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大兴务实之风,抓好调查研究,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如火如荼开展,与第一批主题教育相比,第二批主题教育层级下移,直面基层和群众,与群众联系更加紧密。广大党员干部在开展调研之时不能只“出镜”不出劲,既要“出镜”更要“出劲”,要深入基层、走近群众,扎实做好调查研究各项工作,切实摸清社情民意,解决好实际问题。如此才能夯实干事创业的基础,推动调查研究有实效更有长效。
既要在乡间小道、田间地头“出镜”,更要甩开膀子、迈开步子,在细致入微找问题上拿出“干劲”。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方法,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老百姓的烦心事操心事忧心事揪心事,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更不是“闭门造车”造出来的,而是深入基层开展细致调研、一户户地走访找出来、问出来的。若是陷于按部就班“泥沼”、掉入固定套路“深渊”,热衷于开展“走马观花”式、“蜻蜓点水”式调研,仅仅靠与当地干部开展简单谈话,或者随意翻阅资料就轻易下结论,便会使得调研流于表面,难以深入了解基层实际,看清摸清实情,无法发现症结。广大党员干部要拿出“甩开膀子、迈开步子”的干劲,主动转换角色、走进贴近群众,多开展不预设主题的开放式调研,多进行“说走就走”的经常性走访,以“洞察秋毫”的眼光去真找问题、找真问题,用“口口到馅”的“贴心话”和“大白话”去向老百姓问需求、求建议,如此才能掌握一手的真实材料,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既要在群众面前、百姓门口“出镜”,更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躬身入局解难题上拿出“闯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下到基层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只有坚持走群众路线,下到基层、深入群众,把功夫下深下实,才能让我们党员干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深入解剖问题,查到症结,最终剜除“毒瘤”。然而,部分干部习惯于“坐而论道”“纸上谈兵”,习惯于看文件、听汇报,习惯于用“键对键”代替“面对面”,导致对基层实情掌握不清,群众真正困难得不到有效解决。广大党员干部要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甩开膀子、迈开步子,走出办公室、走进田地间,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群众“坐同一条板凳”拉家常、聊农事,聆听群众真实心声、掌握群众实际困难、寻求群众意见建议。同时善于将大问题细化分析为小问题,一步一印,稳扎稳打,不断磨平问题的棱角,解决群众一切难题。
既要在问题整改、持续督查中“出镜”,更要滴水穿石、抓铁有痕,在久久为功抓整改上拿出“韧劲”。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发现问题不是目的更不是终点,调研结束后的整改落实才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始终以问题得到整改为落脚点。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而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因此,调查研究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不仅要求深、求实、求细、求专、求准,最终还要见效果、见质量。针对调研出来的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拿出“滴水穿石、抓铁有痕”的“韧劲”,及时建立问题整改清单,根据工作实际科学制订详细整改方案,细化整改具体措施,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见成效。同时,还要建立长效机制,把调查研究与整改落实结合起来,边调研边进行问题整改,边整改边完善调研报告,在抓好抓实问题整改落实的过程之时,持续对整改结果进行不定期督查,真正把调查研究工作的成果巩固好、运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