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就乡村振兴多次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提供了根本遵循。各地区各部门要着力强堡垒、兴产业,聚贤能、优治理,以党建引领、产业振兴、人才引育、基层治理“答题”,探索乡村振兴“最优解”,力争交出“高分答卷”。
以党建引领“切题”,交出组织振兴“高分卷”。以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持续优化村级队伍,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带动作用,在建强组织堡垒、提升乡村颜值、促进产业发展、加强社会治理、培育文明乡风等方面持续用力,积极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始终把建强战斗堡垒、强化组织保障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有力抓手,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着力培养村“两委”干部,持续提升党群服务能力,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大步走”。通过村级组织换届,选出思想觉悟高、年轻有为、能带领群众发展的领路人,村两委带头在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红色文化线路打造等工作中始终冲在前、干在前,成为群众心中的“主心骨”。通过武装理论在经常、办理实事在一线,推动村级党组织和党员在群众中威信明显增强,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有力提升。
以产业振兴“破题”,交出强村富民“高分卷”。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当前农村产业发展存在地块零散、人均耕地少、分散经营等问题,导致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不明显。因此,要做好产业集群化发展,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深化产业融合,在“抱团取暖”的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要因地制宜,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市场经营主体,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运营模式,充分立足当地基础条件、比较优势、地理区位,持续发展壮大特色农业,在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大力培育当地主导产业。真正以特色产业呈现出农民增收、产业增效、集体经济壮大的多赢局面。
以人才引育“解题”,交出招才引智“高分卷”。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坚持实践标准、树立长远眼光,有意识地培养、引进、用好各类人才扎根农村,续写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人才篇章”。要通过制定方案、政策鼓励吸引返乡创业人才、致富能手积极投身乡村振兴。要注重“领头雁”培养,抓实“选、育、管、用”环节,采取“请进来+送出去”“集中培训+短期培训”“线上+线下”等培训方式,注重考虑人才从业经历、认知特点、发展愿景等方面的差异,分类分层制定培养计划,围绕农业实用技术、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主题,加强对农业科技人才、技术推广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把党员培养为乡村振兴的推动者,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指挥部,实现村组干部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以基层治理“答题”,交出村美人和“高分卷”。乡村要振兴,治理要跟上,只有解决好乡村治理这一基础性问题,才能真正促进和保障乡村振兴。要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以大路小巷、房前屋后、沟渠治理为重点,清理沟渠、垃圾点、“牛皮癣”等。扎实推进林长制、河(湖)长制工作体系,实现河长巡河常态化,各级河长对负责的巡查区域常抓不懈,坚决防止破坏生态的行为发生,确保各条河流水清岸绿。要重视调动广大农村群众参与整治的积极性,使村庄整治建设成为农村群众的自觉行动,村民和集体都要为建设美好家园作出贡献。完善村规民约、村民会议制度、村民议事制度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等自治制度,为基层民主自治提供完备、科学的制度遵循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