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大兴调查研究,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科学谋划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抓好工作落实能力。调查研究作为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一个“发现问题、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广大党员干部在调研中,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把问题了解“彻底”、分析“彻底”、解决“彻底”,切实把调查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以“躬身入局”之姿,深入一线、走近民意,确保问题了解“彻底”。“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党员干部开展调查研究时,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走出机关大院、高楼大厦,深入田间地头、“背阴胡同”,到教育、医疗、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最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去开展,去倾听最真实的声音,观察最真实的情况。要走好群众路线,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同群众“拉拉呱”“唠唠嗑”,在身挨身坐、心贴心聊的深入交流中,把“第一口馍”嚼透,把问题了解彻底。
以“对症下药”之策,深研细究、探寻民计,确保问题分析“彻底”。“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调研不是目的,形成调研报告也不是调研的“终点”,形成为民谋福利的科学决策,指导实践,才是调研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党员干部在分析研究时,不能一味求“快”,囫囵吞枣、敷衍了事;也不能一味求“效”,弱化问题、回避“硬骨头”。要用好调查研究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坚持边调研、边梳理、边总结、边分析,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在分析论证中一口一口啃掉“硬骨头”,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要甘当“小学生”,向“土专家”“田教授”请教,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把“民智民力”融入政策制定全过程、运用到推动工作各环节,实现依靠群众的办法解决群众自己的问题。
以“吹糠见米”之功,深检细照、改善民生,确保问题解决“彻底”。“托之空言,莫如见之实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党员干部要把“落脚点”放在问题整改上,根据调研方案,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明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推动问题立即整改、逐一销号,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罢休。要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探索建立管根本、利长远、重实效的长效机制,切实做到解决一个问题,带动解决一类问题,推动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切实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问题解决“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