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部署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明确指出“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自觉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调查研究,唯有脚沾“泥水”、扎进“深水”、留下“汗水”,植根于民、问需于民、求计于民,让调查研究与群众“同频共振”。
迈开步子“沾泥水”,摸清情况“察民情”。调查研究说到底是为了听真话、看真情、识真意,如果只是电话调研、作秀调研,很容易关闭老百姓的“心房”,只看到“想看的数据”、只听到“想听的话”、只看到“优秀的典型”,在“高楼大厦”“高速公路”中忽视了“泥泞小道”的存在,助长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之风,伤了群众的心,损了政府的形象。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调查研究时必须坚持需求导向、增强问题意识,唯有脚步向下身入基层,才能紧扣住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难题、经济社会发展的堵点问题,才能打开群众的“话匣子”,换取群众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掌握最真实的村情民意,从群众观点中打开思路、启迪思维,在为民服务中站稳人民立场,让群众的“真心话”托举起事业发展的“根”和“魂”。
扑下身子“涉深水”,找准问题“汇民意”。“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按照设定“剧本”、看事先设计好的“场景”、听准备好的“台词”,这样的“盆景调研点”不但没有任何实际作用,反而会增加基层负担,让群众工作流于形式,最终形成的调研报告也会难以反映现实情况。只有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多、矛盾风险多的地方去,把群众的所急所盼听进耳里记在心里,才能抓住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真需求、真问题,找到乡村治理、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等重点领域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开出“良方”,找准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要向着问题、向着群众所求、向着新目标,以“挺膺”之姿,奋楫再出发,不断从群众的“智言智语”中汲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在探索实践中找到解民难、纾民困、化民忧的最优路径。
挽起袖子“流汗水”,落实对策“解民忧”。从“群众中来”最终必然要回归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评价来检验。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劲往一处使”,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推进群众工作、攻坚克难的实际成效,让“当下改”和“立长久”相统一,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恒心为群众办实事,打通政策落实、工作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以事不避难的态度,对调研发现的反映强烈、亟待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不盲目下结论、草率做判断,出实招、下狠劲,根据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对整改方案、思路进行优化完善,确保将调研成效落实到群众“心里去”,真正让调研工作与人民群众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