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选调札记:我在基层“拜师求学”

山东省委组织部2022年拔尖选调生 青岛市莱西市姜山镇垛埠新村党委书记助理 尹相鹏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广大青年,“要不怕困难、攻坚克难,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大学毕业后,我选择考取成为一名基层选调生,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贡献力量。在基层蹲苗的这段日子里,我有过彷徨迷茫,也陷入过自我怀疑,但最终都走了过来,在“拜师求学”的过程中找到了心中的答案。

初识基层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村支书是我的“学问之师”。“群雁高飞头雁领,船载万斤靠舵人。”村支书作为基层治理的核心,其作用不言而喻,一个好的村支书,能够带领村民群众共同致富,推动村庄的繁荣发展。我所驻新村的村支书,他是一位有着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基层干部。记得刚到村里,我在他面前总是有各种问不完的问题,而他也总是会耐心地予以解答。“书记,我听说咱村以前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那最近几年是如何迅速发展起来的呢?”“相鹏,你记住,村要向前发展,人心必须要齐。党员干部出来带头了,大家伙自然就会跟上脚步了。咱这靠天吃饭行不通,但我们地理位置好,交通方便,许多企业愿意来这建厂,咱和他们谈合作,双方都受益。”这段对话一直刻在我的心里。老支书虽然不擅长电脑办公,但他的脑子里却清清楚楚地绘制着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图”。在他的指导帮助下,我的基层闯关之旅少走了许多弯路,多取了几本真经,也有了一个学习进步的追赶目标。

读懂基层要多看几个“是什么”,老党员是我的“本领之师”。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为了对新村发展有一个更加立体全面的认识,我决定进行一次大范围的走访调研。前期,我做了许多准备工作,制定了一份十分详实的调查问卷,可真正到了实施阶段,现实却接连让我吃了好几碗“闭门羹”。有的时候接连走访几户家里都是大门紧锁,有的时候好不容易进了群众家门,但问卷中得到的答案却都是“好”“很好”。这样的调研根本摸不清状况、发现不了问题。于是我向支部中的一位老党员嵇大叔“求助”,他党龄长、觉悟高、资历深,熟悉村情民情,他告诉我和村民打交道要讲“土话”,所谓“土话”不全指“方言”,而是要用群众喜欢听、听得懂、听得进去的“家常话”。在这番经历后,我对调研问卷重新进行了修改,当我再次踏入群众家门,向群众问起家长里短时,群众对我不再是“一‘好’以蔽之”,而是彻底放下束缚、热情交流。这件事情让我明白,做好群众工作,光有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主动融入群众,以真感情讲真心话,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和群众成为心连心的“一家人”。

扎根基层要多想几个“怎么做”,新乡贤是我的“品行之师”。“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群智用,则庶绩不足康也。”村庄的发展除了依靠“头雁带动”,也离不开乡贤能人的扶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及乡贤概念,强调要重构乡村文化,深入挖掘乡贤文化所蕴含的治理智慧和经验,充分发挥新乡贤在新时代我国乡村治理实践中的内生性作用。在基层工作的这段时间,我发现除了村干部,在村内最有“发言权”和“号召力”的群体便是老党员和乡贤,甚至在一些事情上,他们的影响力要大于部分村干部。根本原因便在于他们德高望重,能力突出,心系村庄发展,深受村民敬仰。我经常和这些返乡创业、反哺家乡的新乡贤一起交流,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他们身上独具的“人格魅力”,也在“润物无声”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有多大能力就要有多大担当,有多大担当就能干多大事业。这是为人处世之道,更是干事创业之要。对我来说,人生的第一站是从垛埠新村起步,无论我今后走到多远,也绝不会忘记这里的父老乡亲,我一定会竭尽所能,争取为这里的“振兴画卷”添上多彩的一笔。

发布人:小尹同志 发布时间:2023-10-20 14:04 收藏 阅读人次:3161

初审:向阳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