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立足“江西之行” 绘制“振兴图景”

江西省九江市水利局、都昌县苏山乡合岭村 何垚垚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指出:“围绕农村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环境整治、乡风建设,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抓好办成一批实事,让群众看到新变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在农村。广大基层干部要紧跟习近平总书记的步伐,从“江西之行”读懂总书记对“乡村振兴”的牵挂和关心,主动扛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重任,在“产业兴”“服务优”“生态美”和“乡风好”中绘制乡村振兴新图景。

立足“产业兴”,夯实产业基础,绘制“乡村兴盛世安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增加脱贫群众收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不断缩小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在农村发展产业需要进行充分论证,要以“土特产”思路谋划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形成“一村一品”,避免出现“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情况。基层干部要把乡村振兴一线当作主战场,找准乡村定位、明确发展方向、科学规划方案,依托乡村独特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在农产品生产和品牌打造上,要勤思善学,补齐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把乡村特有的生态优势和文化优势转化为产品和产业优势,做精一个产品、打响一个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立足“服务优”,健全服务体系,绘制“小康霞照农民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面对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不同需求,要构建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将乡村振兴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群众。基层干部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主动学习民生保障、政务服务等业务技能知识,积极整合各类资源,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的使用效率。要关注回应民众“急难愁盼”,做好供水、住房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养老、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切实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对防止返贫监测对象、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的帮扶。

立足“生态美”,开展环境整治,绘制“绿水画桥云漫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宜居宜业的环境,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是服务民生最直接的工程,是满足农村群众对生态宜居的客观要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将绿色发展落到实处,把传统村落风貌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基层干部要深入基层一线了解群众真实诉求,从老百姓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打造可推广的环境整治典型样板。要不断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质量,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和生活污水处理等重点工作。要积极动员村民参与乡村建设和治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民主协商的作用,激发村民建设和美乡村的积极性,把乡村建设得更美丽。

立足“乡风好”,建设文明乡风,绘制“白墙彩画嵌诗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乡村建设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明乡风正是乡村延续和发展的灵魂所在。塑造文明、和谐的乡村文化不仅可以成为农村发展的新品牌,还能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环境,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文化动能。基层干部要厚植乡村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乡村优良家风和淳朴民风,把乡风习俗与新时代理念融合,做好文明乡风的传承和宣传。要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法律明白人广场等现有资源,组织开展普法、送戏下乡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鼓励村民编制家风家训,持续推进“移风易俗”,营造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塑造人心和善、和睦安宁的乡村精神风貌。

发布人:y 发布时间:2023-10-24 22:36 收藏 阅读人次:24479

初审:楚搴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