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根据组织安排要去往另一个乡镇工作,从县城的西南出发向东北去。与“水乡”道别,再次背起行囊、踏上新旅程。“水乡”,我们一定会再见,在心里、亦或是在梦里。
东去的路上,一座座绵延起伏的大山静穆肃立,像守护大山子民的卫士;道路沿山而修、房屋坐落于山谷间,深邃沉默的大山像启迪心灵的智者。那种不知道下一站将面临什么的陌生感、虚无感涌上心头,让我想起参工那年“初生牛犊”的勇气与韧劲,心底莫名增了一分沉静。
夜山秋雨未落 闻“汛”而动撑“伞”
“紧急通知:中央气象台预报今晚至未来两天,巴中、达州地区将有暴雨,局部大暴雨,中小雨将持续一周。根据省市县调度会精神,立即按以下要求开展工作......”刚到瓦室镇上的这段时间正是雨季,处于山区,域内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易发,防汛减灾工作是重中之重。
明知山有雨,偏向山中行。镇、村、社83名干部前往地灾中高隐患区、山洪危险区、病险库塘威胁区、南教城森林防火道建设施工诱发的地质隐患区等地灾多发易发点,当晚9点所有涉险人员全部转移到安全地点安置。
潇潇雨未歇,一雨刚歇、二雨又将起。所有干部对工地营地、地质隐患点等展开“拉网式”风险隐患排查,抢灾救灾物资加紧储备,所有值班人员、应急抢险队伍随时准备着。在党委书记的有力指挥和全镇干群努力下,全镇汛期平稳度过,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昆仑问“稻”亦有道
高山梯田,水丰稻香。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的瓦室镇昆仑村水稻陆续进入成熟收割期,在这里来一场Village Walk。“以前除了种树别的莫法种,坡度大、地块小还不平整。去年开始政府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灌溉设施覆盖到田里,路面平整宽敞,机器和摩托车都能直接到地里”,村民们正操作着小型农机在水田里收稻谷。
去年以来瓦室镇平整1200亩土地用于种植粮食,眼前这300余亩土地就是全镇平整耕地之一。从会种地到“慧”种地,大巴山深处的小山村依靠着科技的力量推动粮食增产稳产、提升土地的综合效益,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今年稻谷产量能达到亩均1300斤左右,比往年提高约10%。”昆仑村支部书记介绍。
稻谷整整齐齐排列着,黄澄澄的谷穗颗粒饱满,随风摇曳。庄稼人少有言语,稻谷也沉默寡言,他们的对话流动在绵绵秋雨里、稻香和风中。一个默默耕耘,一个奋力生长。如今,昆仑村的土地上迎来了收获的秋天,那是独属于庄稼人的金色时光。
“红色廊道”寻找附近“幸福的人”
沿着通江县红色旅游必经的“红色廊道”,道路干净整洁,一座座农家小院映入眼帘,五星红旗在道路两旁高高飘扬,长胜社区正是在这里沿道而建。
社区书记介绍,长胜处于交通要道,来往人员流动大,过去环境“脏乱差”,一直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了让社区“大变样”,长胜社区党支部牵头多次组织召开党员大会、群众大会,广献策、集众智。成立社区“三员”收集社情民意76条,推动修建休闲步道、改建社区停车场,打造老年活动中心;形成以“十做到十不准”为主要内容的《长胜社区居民公约》,提高居民自治意识,“约”出文明好风尚。
“临岸楼台,沾六合之祥;依山居室,沐三泰之光。三里长街,店面林立,营销兴旺。”这段摘自长胜居民所写《长胜社区赋》,字里行间体现着居民对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这也正是如今长胜社区的写实,也是瓦室镇开展城乡基层治理的缩影。
瓦室的山间,云雾缓缓散开,远村秋色画卷“撩纱”出云,只见层林尽染、绿树间疏黄。屋内,炭火正旺、炉上水壶咕噜作响,一时间屋子雾气缭绕、馥郁茶香。轻珉一口淡茶,长春村书记指着“红色美丽村庄”规划图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