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到28日,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山东省烟台市举办。大赛是我国博士后制度实施以来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全国性博士后赛事,更是选拔培养博士后人才的一个新平台。唯有让更多的高水平科技人才“竞相奔涌”,才能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聚焦战略部署,搭建“大舞台”。“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高水平技术难题的解决,需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自主培养一批高水平科技人才。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聚焦一些关系到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的关键领域,重点围绕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乡村振兴、共建“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推动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系统谋划人才布局,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加快布局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平台,为人才成长提供硬件支撑。放眼世界“大舞台”,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通过联合培养、鼓励访学、出国留学等方式,学习相关领域领先国家先进经验,也要面向世界汇聚一流人才,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环境条件以此吸引海外高端人才。
突出创新激励,点燃“助推器”。“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用好高水平科技人才,既要用事业感召、精神鼓励,更要重视创新激励。要营造积极探索、敢于“试错”的创新氛围,深化科技评价改革,鼓励可承受范围内的“冒险”和科技人员的奇思妙想,敢于挑战科学难题,勇闯技术“无人区”,最大限度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要充分尊重人才创新创造价值,建立健全充分体现科研水平、创新能力、成果成效的分配制度,确保一流成果有一流报酬,潜心研究、默默付出地人才得到应有的回报,让“英雄有用武之地”,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释放创新活力的“助推器”。
重视教育培养,打造“强磁场”。人才不是“坐而论道”选出来的,也不是“论资排辈”熬出来的,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必须办好人才“关键小事”。要因材施教,实行分阶段、差异化、精准式培养,围绕学科领域布局和高水平团队建设,在众多“从0到1”原始创新项目主战场上,培养和造就大批高水平科技人才。建立让能者脱颖而出的“赛马”制度,打破均衡分配和论资排辈,不搞“终身制”、不贴“永久牌”,让人才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赛道上“野蛮生长”。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宣传“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评选科技创新的先进典型,营造人才成长有支撑、创新活动能认可、未来发展有引导的成长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