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聿云暮,一元复始。伴随着试用期满个人总结的提交,后知后觉间恍然发现这段走出“象牙塔”便入“机关门”的旅程已将满一年,驻村纷繁复杂,应接不暇的工作,让原以为会单调无趣的生活朝涂曦霞、暮染烟岚,也让那个初来乍到时迷茫无措、缄默不言的我在遍尝基层百味后逐渐开朗大方。“仍带几缕书香气,已染一身泥土香”,生于华夏葳蕤之时,自当扬鞭奋进,愿以青春驻“基层”,扎根阡陌,蹲苗成长。
秋遇,剑未配妥,于“如堕烟海”中品味基层之“酸”,固本培元,置身事内。与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的初见是在历经三个小时的车程后,毫无准备的我压下经过盘旋曲折的山路后身体的不适感,踏上了这段未知的旅程。下车就吐,听不懂乡言让初来乍到的我陷入了“门槛易进,心坎难留”的窘境,巨大落差让我心中倍感酸涩,也让我紧迫地认识到自己必须立即调整状态。处处看,认真听,仔细记,尝试说,遍遍往,力求群众事“事事上心”,有时梦里都是用乡言俚语同阿公阿婆调解矛盾的急切模样,在日复一日的走访交谈中,早不知从何时开始,山路带来的眩晕感不再产生,下村也再不是当初的“苦差事”。
冬熟,手忙脚乱,于“面红耳赤”中品味基层之“辣”,退思补过,鞭策奋进。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既有材料报表写作,也有产业设施服务等行动,尚未完全转变的“学生思维”撞上“时间紧任务重”“步骤繁琐”“资料杂乱”的驻村工作,南辕北辙、事倍功半的事儿我是没少做。面对被退回的稿件,前辈的批评,群众的不信任,我的脸上时常“火辣辣”的,也让我紧迫地认识到“政如农工,日夜思之”。驻扎一线,要“尽细微”,以“闻过则喜”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自我检视,伴随着工作反思笔记的逐渐加厚,专属于小何的应对策略“工具包”也逐步形成。
春浓,整装出发,于“田间地头”中品味基层之“苦”,跋山涉水,负芒披苇。基层环境的“苦”是不必多说的,但若想要真正了解群众的“苦”,了解真实的村情民况,光是在村委会的办公室里翻翻资料,问问数据是不行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今年全党的一件大事,我紧迫地认识到选调生作为基层的鲜活血液,在调查研究工作中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面对国情调研的重要任务,要扑下身子,扎进地里,从乡土深处挖掘村情民意。伴随着深一脚浅一脚的探索,丁埠村蚕桑产业发展报告的初稿跃然纸上,自身对于“乡县里的中国”也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驻夏,摸爬滚打,于“汗泥难分”中品味基层之“咸”,静心去燥,笃行为民。来了村里才知晓村干部是“无所不能”的,白天插秧整地,养蚕摘茧,晚上加班加点填资料,顶着烈日走访入户是常态。面对反映强烈的焦点矛盾、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久攻不下,疲乏逐渐企图侵蚀我的意志,让我紧迫地认识到驻村工作要做足“打持久战”的准备。热情恳谈,铢积寸累,一件件被汗水浸湿的衬衫背后品尝到的不只是基层的“咸味”,是敏锐察觉出言语中透露出的“矛盾根结”的能力,是走访排查反馈表中“已解决”的字样日渐增多的出现频率,更是在为民实践中初显“干部”模样的自己。
转眼又是一年秋,当初的坎坷早已化成回忆里的甘甜,中流击水,奋楫者进,新的机遇与挑战接踵而至,愿步履不停,攀藤揽葛,于青春之时,踵事增华,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书写人生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