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的一路悲歌,蔓延千古。而那一缕秋风吹过历史来到现在,如今的中国也已换了人间,我与古人隔着时空对唱,与之不同,在我的秋歌里,有农民生活富裕人情图、有乡风文明和谐图、有生态宜居山水图,这缕秋风不再延续秋日诉说了千年的寂寥,它是写在我的驻村工作日志首页的浪漫。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绘出一幅生活富裕人情图。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各地区各部门压紧压实责任,落实落细各项工作,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此背景下,我成为一名光荣的驻村队员,入住村庄第一天,我不仅仅看到了生活日渐富裕的百姓,更看到了在他们笑容背后的前辈们的努力与汗水。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五年过渡期内,多项惠民政策保持稳定不变。例如,各个教育阶段实行“多免多补多助多奖”“危房改造”确保困难群体拥有安全住房、“全民医保”“家庭医生”解决百姓看病难问题、“残疾人两补”“社会兜底”实现动态监管不留死角……这些惠民政策真正做到了“扶上马送一程”。“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在这幅时代画卷中,每一位老百姓都不应该被遗忘,每一位驻村工作队员都应该真正做到“吃住在村里”“工作在心里”,让自己真正成为“村里人”。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绘出一幅乡风文明和谐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是乡村延续和发展的灵魂所在。在这片土地上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但随着城乡二元化逐渐加重,曾经肥沃的精神文明发源地,逐渐变得“贫瘠”。“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农村风俗与乡风文明建设息息相关,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的农村,农村陋习逐渐消失,文明新风逐渐养成,一张张浅显易懂的“村规民约”、一件件感人肺腑的“典型事迹”、一个个热闹非凡的“文化活动”,滋养着这片土地,文明之花已“含苞待放”。作为驻村队员,要发挥自身的带头示范作用,引导群众成为文明乡风的跟随者、拥护者和倡导者,让文明的种子在这片地区生根发芽,唯有文化不腐,文明不朽,才能换得乡村地区的永世活力。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绘出一幅生态宜居山水图。优美的生态环境诞生于天地之间,而良好的宜居环境则诞生于乡村治理之中。在来时的路上,穿过浓厚的树荫,映入眼帘的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我才知道古人诚不欺我,而这一切并非偶然,而是在兼顾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下所做到的必然。“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顺应自然的发展自然能够得到大自然的眷顾,各种科学模式的集体经济,既做到了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盘活”了闲置土地,又实现了群众的致富增收。驻村队伍在享受乡村带来的宁静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回馈它,时刻谨记抓好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协助落实“水环境治理”“人居环境整治”“退耕还林”等各项政策,努力用自己的力量让乡村的美丽惠及所有群众。
忙碌的第一天结束了,合上我的工作日志,看着如今的乡村如画般优美。作为新的“执笔者”,这篇画卷中永远不会缺少我的“落笔处”,我将握紧画笔,为乡村振兴添上属于我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