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流动的“红色力量”。当前,要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摸清家底,建强组织,强化引导,做优服务,助力发展,实现流动不流失、一面旗帜两地红。
摸清家底、常态联系,让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摸清家底是第一步。作为流出地,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化等手段,全面开展摸底排查,建立涵盖家庭情况、流出时间、流动地点、从业状况、联系方式等情况的流动党员信息库,为加强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加强流动党员线上管理,建立“家乡党员+流动党员”一对一、一对多联系机制,做到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要充分用好微信公众号、流动党员微信群、老乡会等平台,分教育、医疗、民政、养老、户籍等版块,定期推送宣传当地政策、就业信息等内容,引导流动党员带技术、带资金、带人才回到家乡创新创业。
筑牢堡垒、丰富活动,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党员行千里,组织一线牵。”要坚持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及时把流动党员组织起来、管理起来。作为流入地,要建立“流动党员党工委+区域党支部+行业党支部”多重覆盖组织体系,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时间相匹”原则,将其编入不同党支部或党小组,鼓励参与民主议事、志愿服务等活动,推动从“流入”变“融入”,从“客人”变“主人”。要严格管理、灵活方式,依托当地党组织,通过开设“流动党课”、打造“红色车间”等方式,让流动党员务工“不误学”,随时随地接受党性教育。
强化学习、铸魂赋能,让流动党员“高飞不断线”。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针对流动党员分散性和流动性大,要创新学习模式,推行“互联网+党建”新模式,开展线上分享等“云学习”、交流互动等“微讨论”、推送理论资料“送学上门”等活动,及时帮助流动党员丰富“精神食粮”。作为流入地,要充分发挥单位、居住地等先进模范、学习标兵等作用,定期开展理论宣讲等活动,组织流动党员“全覆盖”参与学习,切实做到流动党员在哪儿,学习教育就到哪儿。要充分用好清明节、春节等流动党员集中回乡时间,灵活开设“假期班”,组织学习“研讨会”,帮助流动党员及时“补课”。
做优服务、增强认同,让流动党员“作用不打折”。将心比心才能以心换心、以心换心才能心心相印、心心相印才能有求必应、有求必应才能一呼百应。作为流出地,要建立“线下+线上”全方位服务网格,根据流动党员分布情况,设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党员服务驿站等,及时提供就业指导、法律援助、技能培训、社保医疗等服务,帮助解决身边的“关键小事”,让“千里之外”的游子充分感受党组织的温暖。作为流入地,要加强人性化关怀,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收集信息诉求,帮助流动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惑,切实增强流动党员“归属感”,引导其充分发挥所长,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