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是教育、引导以及塑造党员的重要方式。一堂好的党课能够启迪思想、升华灵魂,是重要的精神食粮。其实党课也有“里”与“外”,不同人的党课“里”“外”也有差异。专家学者的党课深邃于“里”,系统于“外”;榜样模范的党课真实于“里”,感动于“外”……而支部书记的党课又有怎样的“里”“外”关系呢?
支部书记的党课要有旁征博引之“里”和先行先学之“外”。讲党课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不断夯实党员的信仰基础,使之不断提升爱党热情、护党决心、兴党能力。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唯有打开眼界,才能在大格局上影响、团结党员。因此党课的知识量要足、视野要宽,用来做论据的事例要多维度。这些旁征博引的论据要在备课时反复“咀嚼”思考,要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要懂得原理的上游下游。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支部书记要在备课阶段突出率先垂范的作用,先行先学、悟清吃透,第一时间把自己关于党课的知识体系建立起来,这样就能扫清一切围绕党课的“盲区”,用丰富论据牢牢支撑起论点,在授课时就能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支部书记的党课要有真情实感之“里”和初心奉献之“外”。党课要想效果好,除了理论扎实,更要有真情实感。在逻辑和感情上双重发力,才能引起听课者共鸣。因此支部书记要结合身边党员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党课结构、语言风格。同时更要寻根究源,把党课中的真情实感延伸到现实里的为民事业。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课的发端与落脚也应紧紧围绕人民至上理念。讲课前可以有意识地带领党员开展服务群众活动,为讲课做铺垫、埋伏笔。在集中学习时,再用语言与这种初心奉献相呼应,就能给听课者“半亩方塘一鉴开”的感觉。课后再鼓励和带动党员以理论为指导,以服务为载体,丰富和夯实知识,就能在情感上收获认同,并以此提升铭初心、讲奉献的意识能力。
支部书记的党课要有字斟句酌之“里”和科学实践之“外”。党课是严谨严肃的,必须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种谨慎不仅要依靠书本上的先验经验,也要靠支部书记自身实践。我们党向来重视实事求是,重视科学实践。因此要通过语言对实践及理论进行精准定义和描述,就要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最终实现知行合一。这就要求授课者既需懂得凝练语言思想,更要用实践方式表达出来。以严谨的态度对“内”聚焦于撰稿,对“外”发散于日常。构建严谨的工作和治学氛围,以带头实践、科学实践为路径,帮助党员涵养好知、求知、乐知的习惯。支部书记也能在此过程中提升讲稿质量、综合能力,实现以党课为基点,收获授课者与听课人同时受益的双赢效果。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支部书记不但要理清党课的“内”与“外”辩证关系,更要明晰党课与党建的“部分”与“整体”辩证关系。只有把党课天然视作党的建设生态的有机组成,才可实现承上启下、转接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