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让“民族团结”之花永远绚丽盛开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委组织部 范鸿飞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10月2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民族团结是国家繁荣发展稳定、长治久安的基石,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重要保证。阔步新时代,各族各界党员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全面遵循民族工作规律,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手挽着手、肩并着肩,争先创优、勇毅前行,让“民族团结”之花沐浴党的阳光,扎根群众土壤,浇灌幸福雨露,在中华大地上永远怒放,长盛不衰。

  铸牢民族团结“思想根基”,让“同心之花”沐浴党的阳光茁壮生长。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从把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到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到兑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回顾党的百年历程,正是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纪元。事实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党员干部要善于从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把握现阶段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和重要使命,始终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自觉主动把“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作为科学谋划、循序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行为准则和核心要义,及时准确为各民族把稳前进“方向舵”,实现思想上的同心、行动上的统一,让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谐共处、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在各民族之间筑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坚固思想长城,让各民族人民群众在党的带领下更加富裕、更加幸福。

  提升民族团结“实干成色”,让“友谊之花”扎根群众土壤汲取营养。“民族团结千秋业,社会和谐万代功。”群众基础是民族团结的基石,只有在群众中扎下根、散开枝,才能把各族群众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民族团结的根基才更坚实。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立足历史、结合现实,时刻牢记“人民至上”这个根本遵循,了解掌握民族工作的丰富机理和逻辑内涵,准确把握各民族之间共同性和差异性关系,充分了解各族群众的民风民俗、风土人情、文化特征、生活方式,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在各民族地区做好做实,与各族兄弟心心相印、互帮互助,做各族群众的贴心人。少数民族党员干部更要充分发挥熟悉本地情况、懂得民族心理、会说民族语言等“天然优势”,积极向当地群众宣传党的主张,传递党的声音,传送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关怀,积极向党和政府递上各族群众的民声民意,在各族群众间架起心灵相通的桥梁,真正实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更好地促进各族人民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团结统一,让民族团结基石更为牢固,进一步推动党和国家繁荣富强、长治久安。

  汇聚民族团结“澎湃动能”,让“共荣之花”浇灌幸福雨露绚丽绽放。中华各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合则俱荣,分则俱损”,一路走来,无论是新冠肺炎疫情,还是自然灾害,都向我们诉说,只有同心合力,中华各族儿女携起手来,团结奋斗,才能到达幸福的彼岸。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必将不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压力,但面临的风险挑战越多,我们越是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因此,各族各界党员干部要善于把握、充分发挥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智慧结晶”,提高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水平,锻造自身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才智本领,善于从“国之大者”的高度出发谋划民族团结工作,牢牢掌握住民族共同繁荣的“制胜密码”,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终身奋斗目标,聚焦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文明进步等重点领域,高效办好各族群众民生实事,始终坚持“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促进各民族长期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发展,不断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着力营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民族团结氛围,全面实现各族人民共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发布人:愿我能 发布时间:2023-11-2 14:31 收藏 阅读人次:5854

初审:王嗣音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