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选调周年记之在乡村探寻成长“最优解”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千岭乡雨福村选调生 周丽娟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浮云朝露,流光易逝。转眼间,作为一名选调生,至基层锻炼已将近一年,从校门到机关门,从懵懂书生到基层干部,我遭遇过挫折,也经历了挑战,有收获欢喜也有失落迷茫,基层磨去了我的稚气,却擦亮了我的志气。回望来时路,我挥洒着青春的汗水,踏过刚入村的惶恐,走过新入职的羞怯,用心品悟基层工作中的“深浅之道”,在乡村探寻成长“最优解”,逐渐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大学生成长为一名能说能干的基层干部。

  克服“浅见寡闻”,讲好“群众语言”,在“基层淬炼”中探寻成长“可行解”。“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简简单单的几句家常话,既反映了年轻干部对群众的感情,也反映了自身的能力水平。第一次和村干部到脱贫村民家了解情况时,他的交流内容如果是“家长里短”,我的应该称为“生搬硬套”,普通话和家乡话掺杂在一起,只觉生硬。我开始努力学习与群众交流技巧,攻克语言关,话语从“高大上”开始变得“接地气”,从大道理变成惠民政策,渐渐地“叔叔您好”“我们那里”等客气话逐渐变成“伯伯好”“咱们那里”等一系列百姓听得懂、能理解的“潮流”话语,逐渐像那么回事了。从面对群众手足无措,到可以与大家畅聊家长里短,我在一步一个脚印的摸索中适应基层的工作生活。

  防止“目光短浅”,克服“本领恐慌”,在“闯关破难”中探寻成长“满意解”。从“象牙塔”“温室圈”中刚走出来的我,既没有人生阅历,又没有社会经验,更没有基层历练,看着大家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我只能尴尬地坐在工位上,百般焦急,想做点什么却帮不上忙,内心忐忑不安。幸好有许多悉心指导我的领导、同事,他们一直引导我、鼓励我表达,帮助我熟悉工作内容,适应工作节奏。非常感谢初入职场时遇到这些“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让自己不断克服内心“恐惧”、本领“恐慌”双短板,练就了一副铁皮铜骨,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亮。在复杂繁琐的基层工作中,总会遇到各种“小难关”“大难题”,但我们不能遇到难题就退缩,遇见风雨就想逃离,而是要责无旁贷接过属于自己的时代接力棒,主动扛起责任,走出机关楼,走到田野上,身心俱入,做在一线奔跑的“泥腿子”,敢于接下“烫手的山芋”,甘于静坐“冷板凳”,无惧“红脸”,无畏“辣言”,练就一个“拿起笔能写,走上台能说,扛起锄头能挖”的自己。

  避免“浅尝辄止”,永葆“实干姿态”,在“为民服务”中探寻成长“全面解”。干部多“蹲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从前,我怕在基层忙忙碌碌无所成长,总是急切寻找行进答案,想着找出最优解,以解答前路迷茫、克服本领恐慌、逃出怕事怪圈。但经历证明,很多时候干事没有特定答案,唯有通过基层“风雨历练”,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寻找,方能找到正确前进方向,稳步迈向光明大道。我学会放慢步伐,放开步子,串百家门、问百家情、解百家愁、暖百家心,甩开膀子,撸起袖子,做群众的“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毫不含糊抓好各项群众工作,积极投身到村民逐户走访活动中,发现问题、听取民意、高效服务,筑牢基层治理基础。选择扎根基层,选“责”为民服务就是一场“变形记”,始终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和“大有可为”的责任担当。
发布人:皮蛋瘦肉粥 发布时间:2023-11-2 16:27 收藏 阅读人次:2414

初审:王嗣音 编辑:礼嘉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