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已满一年,成长收获颇多,得益于村两委带学、村民领学、多听多看多做自学,我在事无巨细的基层工作中不断“打怪升级”,从刚出学校大门的“菜鸟”“新手”“生人”蜕变成常入村民家门的“喇叭干部”“泥腿干部”“热心干部”,田野蕴含的生机之蓬勃,乡村蕴含的智慧之丰富,基层蕴含的真谛之可贵,在此愿与诸君分享。
邂逅“乡音俚语” ,从“听不懂说不来”的“菜鸟”蜕变为“用土话讲政策”的“喇叭干部”。驻村先过“语言关”,基层工作首要的就是跟村民“说话打交道”,要置身于乡村这个“大教室”,将自己融入“听土话”“用土话”的语言环境,要褪去“干部光环”,虚心向村两委、村民 “取取经”,在“聆听—模仿—表达—修正—表达”的学习模式下学会“讲土话”“聊土话”,让村民们一“听”就知道“这是咱自己人”。光“说”还不够,还要“说”得有用,“产业”是发展农村经济最直接最有效的“抓手”,要以“庖丁解牛”的精神“吃透”种养常识、科技运用等现代化农业知识,“吃细”耕地红线、粮食安全、生态环保等政策导向,“吃碎”各项惠民优民富民的先进经验做法,用“土话”讲给村民们听,让他们听得“舒心”、感到“贴心”、干得“放心”。
邂逅“谷物果种”,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新手”蜕变为“常下田间地头”的“泥腿干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驻村不能只在办公室,在“田间地头”才能真实感受到村民的“所念所盼”,在“泥里土里”才能切实体会到村民的“所忧所思”,暴风雨后看着毁损严重的庄稼我会倍感焦虑、金秋时分望见累累硕果我也会喜悦欣慰,在一次次的“情绪起伏”中我明白了村民的不易,于是会在夏日农作物缺水时跋涉引河水浇灌,在冬日气温极低时与村民商讨大棚遮盖作物可行性,和村民的“脚步”更近了、“心”更亲了、“情”更浓了。驻村干部的手里,是一份“沉甸甸”的“民生事业”,是一张“密密麻麻”的“幸福清单”,要摒弃“纸上办公”“线上服务”“远程指导”的错误思维,在“田间地头”分析“真苗头”,调研“真问题”,提出“真对策”,真正做到“民有所需,我有所应”。
邂逅“柴米油盐”,从“门口狗见了都要咬”的“生人”蜕变为“时常拉着话家常”的“热心干部”。和村民愈发亲近后,我便时常沿着村里的“羊肠小道”走家入户,“谁家孩子考上大学了”“哪家人娶媳妇儿了”“谁家生小孩儿了”不再是村民口中的“二手消息”,而是我看得到、听得到的“一手新闻”,村民偶尔也会“倒倒苦水”:生活垃圾分类缺少硬件支撑、农村面貌改善清理工作量大……村民的“唠叨声”中都是“期待”,村民的“抱怨声”中全是“盼望”,驻村干部要把村民的 “待办事项”都当成自己的 “期末考试”,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村民所念所盼。“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驻村干部要坚持问需于民,走村入户中主动“问一问困难”“摸一摸冷暖”,针对村民急难愁盼“直切病灶”,找准关键“对症下药”,要坚持村民上门“时刻在”、村民诉求“立刻办”、服务村民“不打烊”,在为村民办实事中赢得村民“心满意足”,换得村民的“真心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