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四下基层”当“行之有向”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赵桥乡赵桥村选调生 纪江南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为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树立了光辉典范。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把握“四下基层”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实践要求,深刻体悟其中蕴藏的民心所向、问题导向、破题方向、实干取向,立足于“下”、根植于“民”,“行之有向”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在读懂“民心所向”中聚力于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从声入“耳边”走向用在“身边”。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坚持以党内教育引导和带动全社会的学习,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广大党员干部当站稳人民立场、读懂人民心声,让好政策真正入民心、解民忧。不仅要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把政治话语转变为日常用语,把基本原理转变成常识道理,将固定阵地“定点讲”和流动阵地“巡回讲”相结合,少些鹦鹉学舌、照本宣科,多些“板凳会议”“围炉夜话”,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乡土话”、讲浓“百姓味”、讲出“时代性”;更要让群众用得上、得实惠,站在群众视角“看问题”、坐在群众位置“想问题”,找准“切入点”“落脚点”,按需定制政策“菜单”,及时为群众答疑解惑,鼓励广大群众积极表达意见、建言献策,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有效解开群众思想上的“扣子”,让党的惠民之策、利民之举接地气、冒热气,凝聚起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在瞄准“问题导向”中问计于民,调查研究下基层,从锻炼“脚力”走向磨炼“能力”。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调研是破题的路径。唯有心中装着群众、脑中带着问题、脚下踩着泥土,方能真正脱虚向实,避免调研沦为“调演”。广大党员干部既要“身入”基层、调出真相,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少些规定路线“打招呼”,多些自选动作“搞突袭”,做好前期准备、知晓短板弱项,“实打实”走访调研、“面对面”听取诉求,以“蹲下去看蚂蚁”的求实姿态,把情况搞清、问题摸透、症结找准;更要“心到”基层、研出妙方,带着亲情、温情、热情“拜人民为师”,在上百姓炕头、下农户地头中,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善用“解剖麻雀”的研究方法,从“群众意见”中追根溯源、开方解题,真正变“群众呼声”为“政策哨声”,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切实将调查研究转化为推进工作、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

  在明确“破题方向”中心系于民,信访接待下基层,从被动“坐诊”走向主动“出诊”。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广大党员干部决不能把信访当作“负担”,把矛盾当作“皮球”,而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架好信访工作这座党群工作“连心桥”。既要保持“坐诊”的责任感,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事事有回音”、提出合理的诉求“件件有落实”,做到“有信必复,有访必答”,把“脉”号准、把“方”开好;还要增强“出诊”的主动性,放下架子、沉下心思,与群众“零距离”“心贴心”交流沟通,将等矛盾问题“找上门”转变为把对策建议“送上门”,把矛盾解决在基层一线、化解在萌芽状态。通过变群众来“上访”为干部去“问访”,着力推动各类信访事项实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秉承“枝叶关情”的真挚情怀,擦亮人民公仆的“金字招牌”。

  在坚持“实干取向”中取信于民,现场办公下基层,从机关“会场”走向基层“现场”。当年,习近平同志福建工作期间,一有时间就用脚步丈量民情,留下了“九进寿宁”“三进下党”“七下晋江”等生动事迹,以实际行动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在基层开展,干部群众的联系更直接、面临的问题矛盾更复杂、群众期待的结果更具体。广大党员干部不应困在办公室里“上传下达”、陷入“文山会海”不能自拔,当利用好“一线工作法”,主动到矛盾突出、困难较多的基层一线去,查找“停留在笔头、搁置在案头”“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顽瘴痼疾”,让问题在一线解决、服务在一线跟进、责任在一线落实,决不让一件群众关切的事“悬在梁上、挂在墙上”。以“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小步快跑”的为民姿态,切实解决改革难点、发展堵点、民生痛点,知群众盼、解群众愁、暖群众心,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面貌。
发布人:江南 发布时间:2023-11-6 01:55 收藏 阅读人次:5868

初审:向阳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