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选调札记:秋去冬来 我在基层的季度“三悟”

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黄市镇选调生 吴生鹏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不知不觉,立冬时节到了,天气转凉。细数入职基层的日子已经整整过去三个月了,2023年8月8日是我经组织安排正式到湖南省耒阳市黄市镇大河滩村报到的日子,恰逢立秋节气。但末伏天的酷热让我感受到湖南的“热情”,三个月的时间,我在基层适应、学习、感悟,毕业时的躁动和忐忑已然化为如今的坚毅、坚定和坚守。

一悟:“不习水土,必生疾病”。走出校园门跨进机关门,从书本课堂走到田野地头,作为一名基层“萌新”,角色和身份陡然的转变,还是让我有些措手不及。面对新的环境,无论是陌生的同事、陌生的工作内容,还是对于外省人的我而言形同“第二语言”的方言,让我感受到不小的压力与挑战。万事开头难,我积极调整心态,化被动为主动,主动融入基层队伍,积极参与镇村两级各项事务,赢得同事们的认可。作为西北汉子,饮食关和语言关是我初到基层最大的难关。习惯了“油泼辣子”的我在接触过“剁椒”的滋味后,虽然让我多了几次上火经历,但耐不住“下饭”,“剁椒”也就渐渐成了我“恰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对于方言的学习,我也从一开始的“听力障碍”到逐渐能听懂些许地道的本地方言。常言道:“不习水土,必生疾病”。自觉习惯一方水土,强健体魄,强化理论武装,铸牢思想之魂,祛除“身心之疾”,方能涵养一身浩然正气。

二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中的决定性力量,是一切智慧生发的源头。人民群众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广大的基层既是一堂堂无言之课,也是一本本无字之书,要甘当人民群众的“小学生”,积极地向“课堂”、“书本”和“老师”求教,汲取干事创业力量,争当一名基层“学习标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到基层,看到基层干部们穿着朴素,言语质朴,熟悉后方知都是基层治理的能手。从田间地头到矛盾调节,从社会保障到人居环境整治,他们都能了然于胸,就如同技艺精湛的“老师傅”,有着许多工作上的“小技巧”和“土办法”。初到基层正是因为主动向这些“老师傅们”拜师学艺,才能快速地熟悉和上手工作。今后更要以“空杯”心态,放下学历学校的光环,虚心请教,“蹲苗”基层,扎根这片沃土,接受基层点滴的浇灌,汲取向上的能量和养分,经历风吹雨打的考验,早日茁壮成长为能为人民群众遮蔽风雨的大树。

三悟:“志存高远,行循自然”。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海。在基层这条“千里”路上,如何迈好我们年轻干部的第一步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那么我们一开步是迈左脚还是迈右脚?我们不知道现状,不掌握实际,就没有办法迈。”基层最重要的就是实事求是,如果不能掌握实际这个根本遵循就迈不好在基层的第一步。1985年,时任福建省厦门市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结识了就读于厦门大学经济学系的张宏樑,勉励他“志存高远,行循自然”。这一寄语,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中把握事物发展自然规律的深刻哲理,对广大青年干部和初入基层的工作者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行”,要积极投身实践,“循”,要遵循自然规律,行循自然,知行合一。初入基层只是一个开始,工作岗位上只有认真履职,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秉持为民情怀,多为老百姓干实事办好事,才能真正做一名不负人民,不负使命担当的好干部。

发布人:追寻那片旷野 发布时间:2023-11-9 16:27 收藏 阅读人次:2494

初审:吴晓 编辑:理理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