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极端重要”四个字,掷地有声。人民群众在哪里,党的声音就要传播到哪里。理论宣讲正是加强理论武装、传播党的政策、广泛凝聚人心的重要形式。作为一名基层理论宣讲员,10月底至11月初,我参与了江苏省昆山市理论宣讲骨干培训班暨基层党校讲师能力提升营,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更加认识到理论宣讲当涵养“三气”。
增强“底气”,做到心中有“底儿”。心中有光明,胸中有丘壑,可谓是宣讲的“底儿”。一名合格的基层理论宣讲员,必须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宣讲马克思主义首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理论是宣讲的基础,没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就没有“底气”站在台上进行有效的宣讲。只有深刻理解、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第一时间学、反反复复学、持续不断学、及时跟进学、联系思想实际学,在下功夫“学懂”“弄通”的基础上,往“学深”“悟透”上发展,才能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到手、领会好、把握好、运用好。
接好“地气”,做到内容有“里儿”。紧扣“时代脉搏”,坚持“内容为王”是做好理论传播的根本依据。好的宣讲,离不开巧妙又自然的构思和精彩有深度的内容。理论要“顶天”,研究要“立地”,宣讲也一样。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精彩的宣讲内容也一定是经过充分调研、反复推敲、精准加工而来的。要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就要践行“四下基层”,做到“接地气”“接基层”“接群众”。只有融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真正做好调查研究。在此过程中,往往能发现很多“真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真办法”,获得以前从来没有过的“真收获”。对调查研究工作加以梳理、谋篇布局、旁征博引,从百姓关心的问题聊起,从群众身边的鲜活事例说开去,才能真正让宣讲内容“实起来”,让科学理论更好地用于指导实践、服务群众。
凝聚“人气”,做到宣讲有“味儿”。治大国若烹小鲜。以烹饪比喻治国,需要用心尽心才能做好“烹小鲜”这门学问。同样,要培养出经得起人民考验、扛得起时代重任的理论宣讲骨干也是门“技术活”。如果把理论宣讲比作一道菜,那么基层理论宣讲员就是“厨师”,人民群众就是品尝这道菜的“食客”。缺乏思想含量,这道菜就没有营养;缺乏烹调手艺,也会导致“味”不对“胃”。要抓住群众的“胃”,就要辩证认识、正确处理讲者和听者的关系,主动走进田间地头、胡同里巷,调整姿态、变换视角,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和灵活多样的形式,把“高大上”的理论转化为老百姓愿意听、听得懂、能领会的“人间烟火”。只有将“饕餮大餐”变为人间至味的“家常便饭”,让端上群众“餐桌”的每道菜都“原汁原味”“营养均衡”,才能让理论宣讲既有高度又有温度,既能共情也能共鸣,最终实现甘之如饴、回味无穷、直抵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