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我在基层的“变形记”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千人桥镇完备村书记助理 饶卓群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两年前的盛夏,我成为了一名基层选调生,踏上了逐梦田野的征程。从“涉世未深”到踏遍“百家门”,“纸上谈兵”到身沾“泥土香”,从“迷惘彷徨”到坚定“为民心”,我在广袤乡村大地上完成了自己的“变形记”。

从“大学生”到“技术员”,在“一砖一瓦”中发挥专业所长

初来乡村,我受到很多的夸赞,是村民和“两委”们津津乐道的“研究生”;但同时,我也受到了不少质疑,亲朋好友们会问我,“你这学历就在村里干活是不是太浪费了?”这让我一直思考,如何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找到自己建筑学专业的用武之地?很快,育秧中心的建设让我找到了答案。

在前期农田的摸排核对中,干部们面对平面图纸犯了难,我便成了专业的“审图员”,负责将他们嘴里各家各户的田块在图纸上一一标好注清;育秧工厂的施工过程中,我则化身成为“监理”,“这层砂石要趁天气好尽快铺好压平”“排水管直径600mm不够”“屋顶上作业一定要戴上安全帽”……我每天都会到现场巡视,对发现的施工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但过去学习大多还只停留在理论层面,面对农村和城市在道路、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上的巨大差异,我常有“原来是这样”的感触,也就是在这样的工作点滴中,我逐渐从“纸上谈兵”的大学生转变为有“真材实料”的技术员。

从“城里娃”到“泥腿子”,在“躬耕不辍”中锤炼实干能力

“队长,这种的是什么呀?”

“这女娃子怎么连水稻都不认识呀。”

我从小生在城市,长在城市,对农业生产一窍不通就是我刚到村里时的真实写照。但我镇是农业大镇,我村60%以上的土地都是永久基本农田,学习农业生产知识就成了我的必修课。为了不再闹出这样的“大笑话”,我主动走访大农户,积极请教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方法,了解耕作流程、种子与粮食价格;同时深入参与生产过程,在今年的全程机械化育插秧工作中,从选种、浸泡到上流水线、下大棚,以及最后的起秧、插秧,都全程参与、干在一线。虽然农活辛苦,常需要五点不到便起床,一周下来至少要刷三双鞋,每天都是腰酸腿疼,但一句“这小姑娘不错,能吃得住苦”,便让我乐在心里。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积聚多少力量。从秋耕秋种到夏收夏种,我从城里娃成长为了一名对农业生产全流程了然于胸的农业小能手。如今,再问我一亩地要多少秧苗、喷的什么农药、亩产多少我都能答得头头是道。我深知两年时光转瞬即逝,但基层锻炼绝不能“来去匆匆”,唯有沉下心、迈开步,甘于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才能真正了解国情村情民情,锤炼出能担重任的过硬本领。

从“外地人”到“好后生”,在“浚其泉源”中沉淀为民情怀

身为一个外地人,在人生地不熟的农村,我也坐了不少“冷板凳”,吃了不少“闭门羹”。同样是坐在大厅办公,“两委”们座位前人来人往,而我这无人问津,就算我主动搭腔,一口普通话说出来,也常常被村民无视;同样是打宣传电话,“两委”们一向都很顺利,而我打过去有时不过三两句,就被误以为是诈骗电话而被“无情”挂断……于是敲开“百姓门”,搭上“家常话”成为了内向的我在基层锻炼中必须直面的挑战。

为了拉近和村民的关系,我积极跟随村“两委”下村入户,在中心组开板凳会倾听民意,在村民家中聊聊天,了解生产生活情况;人居环境整治中,我冒过三九的寒风,也顶过三伏的烈日,拿着锄头、扫帚和村民们一起改善村庄环境;村民矛盾纠纷调解时,我耐心和双方沟通,查找原因和诉求,在一次次交流中化解了双方的矛盾;我采访过老党员、退役军人、种养大户,记录下走访慰问、机械化育插秧等各项工作,用一字一句、一帧一幕定格下村里的点点滴滴。如今我再骑着“小电驴”从村民家门口路过,他们不再私底下议论“这是那个外地来的小姑娘”,而是会招呼我“小饶来啦!要不要进来坐坐喝杯水?”正是在这一次又一次为民服务的实践中,我将根牢牢扎在了完备村的土壤上,并茁壮成长。

发布人:努力想上稿的小东 发布时间:2023-11-16 15:32 收藏 阅读人次:4225

初审:霄冰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