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我们党的传家宝,既是发现问题的“探测仪”,也是分析问题的“显微镜”,更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广大党员干部应当练好调查研究的基本功,杜绝“花式”调研,忌“雾里看花”“走马观花”“妙笔生花”,确保将调查研究成果转化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找准调查研究的“指南针”,在方向选题上忌“雾里看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研选题就像搞科研,选题选好了就向成功走出了一半。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如果出发前方向不对,就如航船没有“指南针”“路线图”,必定会“暗夜里行船”迷失方向,陷入“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困境。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做到心中有底,树牢“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的理念。结合发展所需、改革所急、群众所盼,从最突出、迫切的问题入手。聚焦“粮袋子”“菜篮子”“药箱子”等重点内容,因地制宜吃透“上情”摸清“下情”,确定调研方向、突出调研重点、列出任务清单,备足方、把稳脉、切中害,认真做好调查研究“事前文章”,确保不虚此行、取得实效。
激活调查研究的“动力源”,在方式方法上忌“走马观花”。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广大党员干部要有“一竿子插到底”的务实精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到条件艰苦、问题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少看“前院”和“盆景”,多看“后院”和“死角”,察实情、讲实话、出实招,莫让调查研究成为“无源之水”。杜绝把“现场”当“秀场”、把“重点”当“景点”的形式主义调研,作秀式、打卡式调研只会劳民伤财、白费功夫,解剖式、打井式调研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在调研过程中要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对于群众意见不同的地方,不能逃避问题“绕路走”,反而要直面问题“迎上去”。只有和群众掏出“心窝子”、打开“话匣子”才能想出“金点子”,进而确定解题方法、制定发展良方。
把握调查研究的“落脚点”,在报告撰写上忌“妙笔生花”。编筐编篓,贵在收口。撰写时如果“偷工减料”,就等同于将调研结果“束之高阁”,会让调查研究沦为“烂尾工程”。调研报告是最直接且最能一针见血体现调研成果的载体,撰写一份能体现民情民意的优秀调研报告关键在“实”。一方面,党员干部要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熟悉党的方针政策。在撰写时能够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观点,秉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原则,做到点面结合、有理有据。另一方面,党员干部要对获取的资料进行分类和提炼,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方式进行筛选,留下实打实的“干货”。对存在的问题不逃避、不遮掩,真实记录群众的呼声、愿望,确保能为下一步工作提供重要参考,进而转化为工作成效,让调查研究走向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