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工作经验,是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在基层开展,同群众联系更直接、面对的矛盾问题更复杂、群众期待解决的问题更具体,须在“向下”上用苦功、见真章,持续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宣传宣讲要“眼光向下”,在“接地气、聚民力”中推动“政策力量”倾注至最基层。正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的工作中一项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是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题中应有之义。上能接天线、下能接地气,是基层群众最喜欢的干部形象。一方面要读懂“天线”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结合基层工作实际适当进行合理转化。另一方面要“接地气”把“天线”信号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声音”“好画面”,在田间地头聊家常中把生涩的文字生动化、朴实化,在“一条板凳”的近距离交流中,把书面政策通俗化、简单化,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增强与党的血肉联系,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调查研究要“脚步向下”,在“探实情、增动力”中推动“治理力量”倾注至最基层。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难题的过程。真实的情况、深层次的问题,往往被表象所掩盖,只有“扎”下去,才能“捞”上来。第二批主题教育参加单位和人员范围广、类型多、数量大,直面基层和群众,矛盾诉求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要走出办公室、文件堆、工作群,走进发展一线、建设一线、民生一线,脚底多沾泥土、工作多接地气,收集好第一手资料,做到“一竿子插到底”,到群众意见大、矛盾集中的地方,掏出自己的“心窝子”、打开群众的“话匣子”、吸纳基层的“金点子”,奔着问题去、围着问题改,努力在“解剖麻雀”中将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打通政策堵点、破解治理难点、解决群众痛点的发展“钥匙”。
信访接待要“联系向下”,在“解民忧、强合力”中推动“惠民力量”倾注至最基层。群众在哪里,我们工作的聚焦点就在哪里;矛盾在什么地方,我们工作的触角就应该延伸到什么地方。第二批主题教育在群众“家门口”开展,与基层联系更紧、离一线更近,面对的问题和矛盾也更具体。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要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下大气力解决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要坚持联系向下,不折不扣落实好领导干部包案督访、下访接访等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下访接访,多到矛盾相对集中、问题相对复杂、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地方去,以钉钉子精神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求成效,主动把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真正把群众工作做到“家门口”。
现场办公要“重心向下”,在“破难题、提效力”中推动“纾困力量”倾注至最基层。基层是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最终落脚点,直接联系群众,距离老百姓最近,不见到现场就没有最直观的感受,干事、办事就会大打折扣。要坚持重心向下,用好用活“一线工作法”,倡导“马上就办”,紧盯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生所向的问题,到矛盾一线、纠纷前沿去感受真实氛围,变“听风是雨”为“眼见为实”,化被动“接招”为主动“破题”,聚焦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和一线发现的真实情况,现场办公集中“会诊”,让“看不见”的商量成为“看得见”的行动,拉近机关与基层的距离,搭建领导干部与群众百姓的“连心桥”。多部门联动一线面对面交流,能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要形成方案限期解决,定期通报进度,切实以实干的态度和行动赢得群众的认可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