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1988年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关键在“下”、实质在为民。其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和工作方法与主题教育的重点措施高度吻合,各级党委(党组)当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为民而下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宣传宣讲下基层,“通俗易懂”传党音。下基层宣传宣讲,既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创新理论的过程,又是为群众答疑解惑的过程。各级党委(党组)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结合基层实际,多措并举将“党音信号”合理转化为接地气的“好声音”“好画面”,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中读懂“党音”、增强与党的血肉联系。要带头走进机关单位、企业工厂,解读政策、引导思想,与干部讲新思想、谈工作,与经营主体讲政策、谈发展;深入农村、社区,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载体,以鲜活案例、小故事形式开展宣教;深入农家院落、田间地头,用“上能接天线、下能接地气”的基本功搭好群众和“党音”之间的桥梁,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话农事、聊家常,把惠民政策和党的创新理论讲清、讲透、讲活。
调查研究下基层,“把脉问诊”寻良方。践行“四下基层”,调查研究是重要路径、解决难题是重要目标、推动发展是落脚点,这与主题教育深入调查研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措施不谋而合。要全面落实这2个重点措施,须本着“哪里问题多去哪里调研、什么矛盾突出就调研什么”的原则,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两新”组织等基层单位和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把脉问诊摸情况,解剖麻雀找问题,寻根溯源找症结。在调查的基础上,立足长远、举一反三深化研究,提出解难题、促发展、惠民生的治本之策,确保解决“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办好“一件事”带动办好“一类事”,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
信访接待下基层,“纾困解难”解民忧。信访工作,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关乎群众利益、社会和谐。信访接待下基层,就是主动前移信访工作战线,变群众上访、干部“坐而等访”为干部下沉接访,察民情、护民利,用“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收获老百姓的“口碑”评价、凝聚民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弘扬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作风,下沉到矛盾一线、纠纷前沿直面群众、现场应考。要“出诊”当好矛盾“化解员”,多到矛盾纠纷高发、行业风险较高、信访问题化解迟缓、群众反映强烈的地方“出诊”,收集群众信访诉求,做好接访清单、目标事项台账,对能马上解决的诉求立即抓落实,对需要一定时限解决的诉求制定对策、明确时限抓紧办。
现场办公下基层,“提效赋能”见实效。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是“四下基层”的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也是主题教育的目标任务之一。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层作为践行宗旨为民造福的第一线,“现场办公下基层”,方能推动解决各类问题,夯实国家、社会治理的基石。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人民的政绩观,以“一线工作法”化被动接招为主动破题,变“等群众上门”为“进群众家门”,变“会场讨论”为“现场办公”。要多部门联动一线现场会商,一线了解的群众问题、诉求,能解决的现场协调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明确方案办理限期、定期通报工作进度,确保群众“急难愁盼”解决在一线、改革发展“堵点难点”落实在一线、和谐稳定“关键要事”化解在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