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山东省荣成市宁津街道季家村,是苍山脚下的暮雪白屋,是星月笼罩的竹影乌啼,也是驻村“小郭儿”的过冬“基地”。年年落雪,雪落年年,暮雪拥山却也山河灿烂。驻村第二年,虽寒风呼啸,虽严霜凛冽,但在“过冬搭子”的陪伴下,冬日亦可爱、可期。
过冬搭子之换新装的“小电驴”
“春江水暖鸭先知”,冬天的脚步则由“行路人”最先捕捉。驻村“小郭儿”汲取去年的经验教训,早早为冬日行路做足了准备。在必要的围巾手套之外,也为小电驴换了新装。小电驴在一年的爬坡过坎中沾上又褪下数不清的泥土,输入又放出数不尽的电流,在数九寒天之时也到了“重整”时刻。为它穿上防风被,套上加绒垫,重要的是换上崭新的电池组,历经如此“换新”,在凛冽的北风之中,驻村“小郭儿”也能继续奔波一路驰骋,一心服务葆有赤诚。
在行路上做足准备,储蓄电能,方能在寒冬考验中服务里程更远、攻坚问题更深,把所学所能用到紧要环节、关键节点,以实干担当扛起党员旗帜,亮出党员徽章。
过冬搭子之锅子里的“热红薯”
朔风始起,万物境藏。农家人的过冬储备和智慧是提前晒好萝卜条、红薯干,提前腌好小咸菜,修好大菜窖。冬日的季家村氤氲在农家小院的炊烟中,荡漾在种满冬小麦的土地里。驻村“小郭儿”也在一轮轮走访中摸清村民冬日取暖设备的底数,在一家一户的炉灶旁贴上一氧化碳宣传明白纸,在或蒸或烤的红薯前感受冬日农家的获得感。身到心到责任到,驻村“小郭儿”在一件件身边事、贴心事、具体事的办理中,在品尝甜甜的红薯时,也有了温暖的新收获,喊得开门也叫得上人,接了地气也知了冷热,进一步知村情、明村貌、纾民困、解民忧。
与村民“共冷暖”,做大叔大姨的“小棉袄”,披着雪色月色,走到乡亲们的生活里,方能在“穷冬烈风”之中履职践诺,在“足肤皲裂”之中执着笃行。
过冬搭子之桌面上的“大部头”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在讲究耕读传家的古代中国,冬天是读书的最好时节。当下正值第二轮主题教育火热展开,直入基层,逐字逐句读原著,原原本本悟思想,驻村“小郭儿”也在“大部头”中领悟理论经典所蕴含的科学体系、丰富内涵,在“小本本”中记录“群众工作”之法、“基层治理”之盼,力求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内在主动,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行动。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驻村“小郭儿”的“过冬搭子”,是骑着小电驴,在田间路上持续赶考;是晒着红薯干,在村民家中一心服务;是读着大部头,在经典原著中深学细悟。向上生长,向下扎根,梅花的品格,在黄土中蓬勃,在寒风中闪烁。在风刀霜剑的洗礼中,驻村干部更当以梅为友,以梅为师,共同“报春”,以村为家,以民为伴,共同“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