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南村北鹁鸠声,刺水新秧漫漫平。行遍天涯千万里,却从邻父学春耕。”转眼来到乡镇,当起基层“服务员”,已四月有余。从“初遇”、“相识”最后到“相知”,短短四个月,我在基层不断向下扎根、向上成长,逐渐由一名充满“书生气”的选调生慢慢地蜕变为沾满“泥土气”的乡镇干部,告别了由钢筋混凝土构筑的第一故乡,来到了这个永远会有炊烟升起的第二故乡。
相遇:告别高楼大厦,邂逅炊烟万里。来到基层的第一天,坐在回村的车上,二十多岁的我仿佛刚上学的学生一般,对路边的一切都十分好奇。“书记,那个地方也是咱们村的嘛?”“书记,咱们村还有足球场啊!”“书记,咱们村现在还有多少人在村里呀?”书记十分耐心地为我讲解了村里的具体情况,让初到基层的我对我村的具体情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最开始的我,最担心的就是自己大学所学的专业,可能无法胜任基层复杂多变的工作实际。书记仿佛看出了我的不安,茶余饭后与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基层没有固定的答卷,身为一名基层干部,不论学识与否,你要记住的最为重要的便是不断地叩问初心并守护初心,做到不负‘来时之意’,更不忘‘初来之志’。”对于青年干部而言,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最不容忽视的其实是实践锻炼。驻村的这一段时间里,一次次的走访让我深刻地明白,双脚丈量的每一寸土地、汗水记录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开展群众工作的一笔宝贵财富。正是这一笔笔宝贵的财富,让我与基层有了最美好的邂逅。
相识:融入基层生活,擦亮青春底色。基层工作是一个繁琐、细致且充满挑战的工作,身为基层青年干部,必须保持韧劲、耐心和创新精神。在我驻村工作的这一段时间里,我发现最好开展基层工作的方法便是融入基层群众的生活。我深知,不辨五谷何谈现代农业?如何发展好现代农村?于是在更多时间,我会深入群众生活,从广大群众丰富的“经验案例”中梳理可供借鉴的典型,通过到“田间地头”“百姓庭院”的深入走访,探寻先进案例在本土的“可用性”。工作以来,也遇见过许多这样那样的“小难题”“大难关”,也曾感受过基层的孤独,也曾感受过基层工作的不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们身处基层的广大青年干部,能够真正懂得基层的不易、理解百姓的辛苦、明白坚持的意义,唯有经历过基层的孤独,品尝过基层的疾苦,才能真正修炼出坚毅品格,向下扎根,更好地在基层的沃土上勇敢绽放。
相知:厚植为民情怀,书写青春故事。走过的都是经历,增加的都是阅历,收获的都是财富,将青春力量贡献给基层群众的选择是正确的,也是值得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身为一名基层干部,始终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初到基层时,缺乏经验的我,工作中难免有让群众不理解、不认可的时候,难免会碰到这样或者那样化解不了的矛盾、解决不了的难题。经过了基层繁杂工作的磨炼、经过向优秀前辈们的学习,开始一步一步为基层群众解决实打实的问题。当群众从最初的不理解逐渐转变到信任和依赖,我似乎实现了少年时刻在书桌上的理想,我骄傲能够成为一位对党和国家有价值的人,我心中的信仰也越发清晰,这细碎的点滴小事,让我感受到了基层工作的意义;这些细碎点滴的小事,也成为我青春这本书中一个个甜蜜的故事。
某天,我读书时期的同窗,与我同游在乡镇的田坎上,他不禁感慨:“现在的乡镇,发展真快呀,你上班的地方环境真不错!”我微微一笑,指了指远处的村部,说:“看,炊烟升起的地方是我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