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调查研究要善于换位思考,走进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准确了解群众的所忧所盼。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广大党员干部应沉下心来,扑下身子主动深入田间地头、基层一线,从“实”入手,广开“研”路,把调查研究具体化,着力解决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做到“有情有味更有果”。
用“实情”破除“留痕作秀”,秉承初心办真事,做到“研”之有情。调查研究是深入基层、了解群众需求、掌握真实情况、研究真问题的一种重要工作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没有决策权。”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中不能把基层当做“秀场”,要坚守人民情怀,用“实情”换真情,直切问题的要害、直指调研的根本、掌握调研的实情,让党心民心“同频共振”。要坚持“四不两直”,聚焦基层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切实把问题找准、情况摸透、对策提实。要坚持走好群众路线,用脚步丈量基层、用眼睛观察基层、用心感受基层,从不同角度去观、从多种维度去想,跳出局部、精准选题,为做实做细调查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用“实干”摒弃“浅尝辄止”,卷起裤腿下泥地,做到“研”之有味。“合抱之木,始于毫末;万丈高楼,起于垒土。”实践证明,一切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一切蓝图只有在实干中才能实现,只有脚下沾满“泥土味”,才能嗅到问题的“发霉味”。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发现问题是胆量、解决问题是担当、解决好问题是能力”为衡量标准,不做表面文章,形成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与群众“坐一条板凳谈心”。一方面,必须力戒形式主义,扑下身子、迈开步子,到建设现场去、到田间地头去、到农家院坝去,把情况摸实摸透。另一方面,在调查的基础上,要结合上级要求、群众意见等,对收集到的原始材料抽丝剥茧,下一番“苦功夫”,以见微知著、拨云见日的“火眼金睛”揭开矛盾问题的“庐山真面目”,找到解难纾困的“妙策良方”。
用“实策”厘清“堵点痛点”,精准破题出成效,做到“研”之有果。“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解决问题是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做好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对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要“出实策”“谋实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建立健全调查研究跟踪问效机制,聚焦解决就业、教育、医疗、托育、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建立民生项目清单。落实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对群众普遍关切的问题及时开题作答、解疑释惑、回应诉求,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延伸,“同题共答”好为民服务的“惠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