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隆重举行,《雪山大地》的作者杨志军在获奖感言中提及:“写作者的精神维度决定了其作品的优劣高低,对登高望远的热爱,时刻伴随着我们对陨落与滑坡的警惕。”党员领导干部当做“登高望远”的“攀登者”,以对实绩陨落的时刻警醒和对思想滑坡的时刻警觉,在现场办公的过程中执着于求真,做到见“真山”、拾“真石”,于“一山一石”间破题纾困。
见“真山”需火眼金睛识“假山”,莫让“现场”成“造景”。现场办公作为“四下基层”的重要方式,关键在“一竿子插到底”,在直面实际问题、亲身到基层一线、接触党员群众的过程中,能够把问题的根源剖析清楚、把书面的数字作为直观的感受、把真切的声音近距离接收,省去不必要的程序、缩减不必要的环节,让党员干部在事件发生的地点全景感受、全面复盘,让真实成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员干部敢于到现场体现的是担当、是作风,但有勇气、有魄力只是干好工作的态度,还要懂方法、熟业务,具备处理现场、把控全局的能力和底气。要勤于学习、跟进学习,用新思想、新理论、新办法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善于摒弃、勇于突破,防止用固有逻辑、惯性思维看待新事物、新事件。要在识别“真山”的成果中彰显现场办公的价值,绝不能让现场办公成为照片的注解、调研的“造景”。
拾“真石”需系统分析辨“真伪”,莫让“表象”蒙“视听”。现场办公作为一种工作制度,考验的是干部的综合素质,只有深入基层才能认识到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实践意义,才能锤炼出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才能让基层“这门课”成为干部处于任何岗位、任何级别、任何阶段的“必修课”,让每一次决策更贴近需求、让每一个判断更符合实际、让每一项部署更易于见效。党员干部对待表象的分析能够决定整个事件的发展方向,现场办公所面对的大多不是“对”和“错”的评判,而是要下得了“能”与“不能”,“行得通”与“行不通”的决定。要想“能”既要有抵达目的必不可少的政策支持,更要有为了“能”多方求证的耐心和恒心,既要把持好不可变通的原则性,也要拿出“行得通”该有的灵活性。要在拾起“真石”的分辨中实现现场办公的目的,从“表象”中见“本质”,绝不能含糊其辞蒙蔽“视听”。
破“真题”需真情实意解“困境”,莫让“政绩”变“作秀”。现场办公作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方法,靠的就是用对基层的理解、对群众的真心来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践行“一线工作法”、办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把工作的焦点放在基层的难点和堵点,做到呼声在哪里、脚步到哪里,群众在哪里、工作到哪里,把走好群众路线的触角延伸到不可忽视的“关键小事”。党员干部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就是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在同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不断积累群众工作的经验和阅历,在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中把为民造福、为民谋利的“显绩”和谋求发展、功在长远的“潜绩”亮出来。要在破解“真题”的评判中答好现场办公的考卷,拿出经得住检验的“政绩”,绝不能让“作秀”的形象工程有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