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四下基层”蕴含的为民情怀,推动工作往实里做、往百姓的心坎上做,努力成为服务群众的“多面手”,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
争当政策理论的“翻译家”,让党的政策“声”入人心。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需要活学善用群众语言,把“生涩”的文字生动化、朴实化。要走到田间地头,走进百姓家中,在“一条板凳”的近距离交流中,根据群众的实际需求和接受特点,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党的政策理论送入寻常百姓家,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中达到入脑入心、同频共振的效果。帮助群众在思想上解惑,让好声音“声声入耳”,让为民事“事事入心”。
争当社情民意的“有心人”,把调查研究走深走实。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积极深入基层,走遍闽东九县,解决了当地的发展难题,从那时起逐步建立了“四下基层”工作制度。第二批主题教育面向基层、贴近群众,更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在乡间田野扑下身子、迈开步子,和群众围坐在一起倾听呼声诉求,才能收集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好点子。
争当民生问题的“倾听者”,架好党群工作“连心桥”。1988年12月,习近平同志刚到福建宁德工作不久,就在霞浦县主持第一个“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当面锣对面鼓”地为百姓解决切身的问题,拉近了干群关系。广大党员干部要将信访接待从“坐诊”变为“出诊”,对于前来上访的群众,要见、要听,不能推、不能躲,更不能戴“有色眼镜”把信访问题视为“洪水猛兽”。只有经常从“症状”里寻找“病因”,才能从治标的权宜转向治本的良方。要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接诉即办、办有回音,主动去化解信访隐患和矛盾纠纷,架好党群工作“连心桥”。
争当一心为民的“实干家”,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事实证明,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现场办公下基层”如同医者“望闻问切”,只有确保“把脉”和“开药”两个环节都绝对准确,才能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融入群众不是嘴上说说、心里想想就能实现的,广大党员干部要身入基层,把办公桌搬到基层一线,对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现场“集中会诊”,查找“问题症结”,开出“良方”,让急事难事琐事“足不出户”,让群众乐享“家门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