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象征着希望、生命与力量,而基层的光又代表着什么呢?大学毕业,作为一名基层选调生,我走出“象牙塔”来到四川省隆昌市石燕桥镇,在这转瞬即逝的时光里,有过“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获得过“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也感受过“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无助,实现了从“啥也不懂”的基层小白到“多面手”的蜕变,更深刻感悟到,基层就像是一束永恒的光,照亮信念的方向、播撒温暖的真情、指引奋斗的道路,让我不断“追光而行”。
身入基层,在“从零开始”中追寻“求知之光”,让初生的种子扎根于广袤泥土之中。犹记得拎着大包小包初到村时,担忧与不安充斥着我的内心,听不懂村里方言怎么办?如何适应乡村生活?会不会胜任不了驻村工作?事实上,我的担忧只是浮云,村干部热情迎接了我,村民群众又用质朴和亲切接纳我、打动我,让我迅速从一名孤独的“异乡人”变成了安心的“村里人”。但是,复杂的工作、繁重的任务,让我陷入了本领恐慌的漩涡,我愧疚自己“啥都不会、啥都不懂”。为尽快熟悉新的工作,我努力克服浮躁情绪,以“从零开始”的心态,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认真学习农村工作相关政策文件,遇到难题疑问时当好“小学生”,主动向前辈学经验、学方法,从错误中不断总结提升,一点一滴积累经验,逐渐适应了基层工作,摆脱了“小白”角色。当做好一件件小事并收获村民“点赞”认可时,我更加坚定要追寻“求知之光”,学好本领、提升能力,在基层泥土中生根发芽的信念。
扎根基层,在“脚步话语”中追寻“为民之光”,把如磐的初心书写在基层答卷之中。没有一双“沾泥脚”,哪能敲开“万户门”。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我之前所了解的基层,仅停留在书本描述层面,而真正的基层,是需要自己去看、去听、去想的。在驻村工作的时间里,农家院舍和田间路上总能看到我的身影,上门认证养老保险、宣传党的政策、查看地质灾害隐患点、帮劳动力缺失的村民种庄稼、协助化解邻里矛盾纠纷……这些稀松平常的日常构成我基层生活的生动切面,我的脚步踏遍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路,努力办好一件件琐碎的“小事”。在一次次走村入户、摆龙门阵中,我体会到了“一枝一叶总关情” 的深刻内涵,身上少了“书卷气”,多了“泥土味”,与基层“相遇相识相知”的“点点星光”汇聚成耀眼的“万丈光芒”,点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如今,我更加坚定要在基层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信心和决心,深入群众中访民生、察民情、问民忧,不断追寻“为民之光”,初心如磐坚定走好为民之路。
情至基层,在“行而不辍”中追寻“实干之光”,将青春的花朵绽放在不懈奋斗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永远保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基层工作正如一个“大熔炉”,是年轻干部历练成才的广阔舞台,反复淬火方能百炼成钢,不懈奋斗才能书写成功。在工作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繁琐和复杂,也感受到了服务于民与落实国家政策的重要使命,更认识到作为基层干部,担负着紧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任务,角色虽小、但责任重大,不管任务多么琐碎繁重,都必须出色完成。村民的笑脸、产业的兴旺、整洁的环境、安居的生活......村里的一切美好,都是我的奋斗目标。今后我将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赶考之心”不变、“赶考之路”不止,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处处对标对表”的高标准、“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在乡村振兴、为民服务、基层党建等工作上不断追寻“实干之光”,努力成为让群众满意的行家里手,让青春在基层绽放绚丽之花。
向阳而生,追光而行。在基层的时间里,我认识了很多人,经历了很多事,它们慢慢汇聚成一股力量,让我更加坚韧、更加强大。我也将不断在基层“追光而行”,继续用心向下扎根,用力向上成林,在夜空中熠熠生辉,闪耀着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