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时至今日依然焕发出“活的生命力”。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把握“四下基层”的时代内涵、实践要求,坚定不移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基层、走近群众、破解难题,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巧解四下基层的“民生嵌入法”。
“从泥土中来,到泥土中去”,“话里话外”聚焦“群众需求”,用“烟火味十足”的理论宣讲巧解“民生嵌入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必须走好群众路线,决不能闭门造车、坐而论道、流于空想。政策理论下基层,不能只走开阔平坦的沥青路而规避坑坑不平烂泥路,否则就会“原地打转”,让宣讲“悬空脱节”。条条泥泞路,联通干群心。党员干部要当好理论“宣讲员”,走出办公楼周围的一亩三分地,到人多的社区小巷、偏远的乡村院落、热闹的车站码头,通过“院坝会”“屋场恳谈”“围炉夜话”等方式,用群众听得懂的方言土语,将党的方针政策讲深讲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真正“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转化为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田间地头”印刻“寻访足迹”,用“泥土味十足”的调查研究巧解“民生嵌入法”。调查研究不是看材料、作批准,也不是“嚼别人嚼过的甘蔗”,更不是“炒别人炒过的现饭”,那样只会沦为“传声筒”“二传手”。党员干部下基层搞调研,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摆正心态、放低姿态、拿出状态,以“自找苦吃”的精神走街串巷、进村入户,在与群众唠家常的过程中获得沾染泥土味和冒热气的一手材料。要以“小学生”的谦逊姿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请教,找到解决问题的“金点子”,并以“死磕到底”的精神检视整改,做到咬定目标不放松、破解难题不停步、狠抓落实不懈怠,真正写实主题教育问题检视整改“后半篇文章”。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庭院厂房”力促“矛盾化解”,用“家乡味十足”的信访接待巧解“民生嵌入法”。信访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是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化解矛盾的窗口,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在信访接待下基层过程中,党员干部要敢于到困难多、问题多和工作局面打不开的地方去,直奔矛盾“窝”,不敷衍、不推诿,不转弯抹角、畏首畏尾、挑肥拣瘦,不打“马虎眼”,不说“空话官话套话”,勇啃“硬骨头”,变“群众访我”为“我访群众”,通过“当面锣,对面鼓”的方式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围在一张桌子上”研究问题,找出矛盾症结、开出“对症药方”。努力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切实把群众的“心结”解开,真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
“从发展中来,到发展中去”,“街头巷尾”打破“空间距离”,用“亲情味十足”的现场办公巧解“民生嵌入法”。“现场办公下基层”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道良方。“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我们常说“治大国如烹小鲜”,现场办公下基层同样如此,不能“大水漫灌”,而要找准解题“小切口”实现“精准滴灌”。党员干部要聚集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难点堵点问题,通过“一线工作法”主动深入基层一线,变“坐堂接诊”为“上门问诊”,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急难愁盼,挂出“作战图”、明确“时间表”,集中各方力量“定向破题”,在“水滴石穿、持续发力”中实现“逐个击破”,并做好“跟踪问效”,防止问题反弹,真正让群众放心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