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选调有感:驻村跨越“三重门”

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委组织部 王圳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到村任职,既是组织提供给选调生们“锻打上劲”的难得机会,更是选调生们完成“角色转变”的重要平台。回顾往昔,我到村已一年有余,这一年里,我跋山涉水、走村入户,以“一身汗水一身泥”的形象融入基层、服务群众,正是在驻村这个“练兵场”上,我完成了从“家门”“校门”“机关门”这“旧三门”到“农门”“屋门”“心门”这“新三门”的跨越,也实现了从“高材生”到“田秀才”的“蜕变成长”。

梅花香自苦寒来,入基层“农门”,捶打锻钢炼就“担当铁肩”。年轻干部多蹲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打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选调生初入“农门”、经验匮乏,常常发现所学的“专业知识”难以在农村“使得上劲”更需要不断地通过实践来为知识“挤水干燥”,从而转化为自身干事本领。压担子是信任,更是期望,选调生作为年轻干部的中坚力量,更要怀揣“不怕干不好、就怕干少了”的态度,主动前往急难险重一线“蹲苗提能”,用自己在课堂上“有字之书”中学到的知识在基层“无字之书”中写下批注,以“做题技巧”做好信访维稳“民生题”,以“求解思维”求出项目攻坚“最优解”,让所学知识在驻村两年的实践中完成“二次消化”和“分解吸收”,在一次次突破“不能为”“不敢为”“不善为”的过程中补齐自身“能力短板”,在基层快速成长为业务精通的“多面手”,为将来“迎风破浪”奠定坚实的“压舱石”。

绝知此事要躬行,入万家“屋门”,开展调研看遍“民生百态”。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国情调研是谋划布局、开展工作的“前置条件”,只有将村情民情“摸透”,才能把稳难点堵点的“来龙去脉”,从而“对症下药”更好地“治标治本”。我们选调生切莫“嚼别人嚼过的馍”,通过“搜章摘句、东拼西凑”来完成国情调研报告,当秉持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戒断“怕、烦、躲”,做到“敢、愿、能”,下马看花、眼贴地皮,在入万家“屋门”的过程中翻遍“难念的经”,于街头巷尾掌握最鲜活、最真实、最准确的第一手村情民意资料。要通过国情调研养成“群众视角”,看到“粒粒皆辛苦”其中的“来之不易”,理解“油盐酱醋茶”蕴含的“基层艰辛”,同群众想在一处、思在一处,换位思考理解群众诉求,让调研记录成为群众的“谈心记录”,让整改清单对应群众的“愿望清单”,在国情调研中原原本本勾勒出清晰的“基层样貌”。

一枝一叶总关情,叩群众“心门”,为民服务解决“急难愁盼”。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基层是连接干群关系的“桥头堡”“前哨站”,更是各项方针政策、部署工作终端见效的地方。选调生作为基层“绣花针”,肩负着将上面“千条线”织紧织密的重要任务,要明确自我定位、严格自我要求、明确自我职责,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将“让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要务”,驰而不息把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将心比心叩开群众“心门”。要时刻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为民服务作为“常态”,做到“有要求要干,没有要求也要干”,出于真心、付出真情,带着责任和感情自觉为群众做好“家务事”“身边事”,将自己的号码存入每一位村民的“电话簿”,将自己的脚步留在每一户人家的“房屋前”,撸起袖子、甩开膀子、扑下身子、迈开步子当好群众的“知心人”“解忧人”,以信念为笔,以汗水为墨,通过实际行动答出为民服务“满分答卷”。

发布人:小熊 发布时间:2023-12-5 10:52 收藏 阅读人次:1835

初审:沈佳宜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