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四下基层”:以“辨”为钥解锁“变”字密码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李馥镇人民政府 范武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四下基层”是党密切联系群众、走好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辨”强调辨识能力,“变”蕴含发展变化。广大党员干部在“四下基层”中当深刻把握“辨”与“变”的关系,不断培养“辨”的思维,积聚“变”的力量,以“辨”为钥解锁“四下基层”的“变”字密码,让“便”的作风吹向基层大地。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当深学细悟,于理论上“思辨”,变“基本的原理”为“寻常的话语”。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这启示我们,人民群众与党的理论是“源头”与“活水”的关系。做好宣传工作,广大党员干部当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深学细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多思考为什么、对谁讲、讲什么、怎么讲的问题。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过程中,照着文件朗读文件,身在乡间心在机关,将方针政策讲得清汤寡水、毫无生气,想要群众听得进,就要在宣讲时“浅出”,变“文件话”“理论话”为“大白话”“形象话”,把抽象、理论的内容结合老百姓的“家长里短”“衣食住行”去讲,将政策理论讲得活泼生动、绘声绘色,给听众来一场“听觉盛宴”,让党的“好声音”叩开群众的家门,萦绕在百姓耳畔,回荡在基层大地之上。

  调查研究下基层当细致入微,于民意上“精辨”,变“解决一件事”为“办好一类事”。调查研究是党的“传家宝”,也是党员干部的终身“必修课”。只要广大党员干部沉到一线、深入一线,在“一枝一叶”中察民意、“一言一语”中集民智、“一心一意”中解民困上下足“绣花功夫”,就能不断提升科学谋划、精准决策的能力,拿出更多惠及民生的“实点子”“金点子”。当用好“传家宝”,勤沾清晨露水气,乐闻田间泥土香,用“躬行之姿”读懂“民情民意”,用“担当身躯”展示“为民风采”、用“实干脚步”践行“为民初心”,形成干群之间的“同频共振”。当学好“必修课”,多到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的地方去,把“个性”的问题调查全,突出调研重点,为调查后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把问题的“共性”研究透,注重成果转化,为研究后解决问题提供方法,实现“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的转变,将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瓶颈的思路、促进发展的措施、惠民利民的政策、激发干劲的动力。

  信访接待下基层当设身处地,于民生上“体辨”,变“群众讨说法”为“干部给说法”。信访工作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它既是对党员干部责任担当意识、化解矛盾能力的现实检验,也是对党员干部为民情怀是否真挚、是否深厚的生动写照。广大党员干部唯有“设身处地”体悟民生,辨群众问题之急迫、诉求之急切,方能拿出“事不过夜、案无积卷”的效率去化解群众的“烦心事”“疙瘩事”。当坚持由上访为下访,持续完善领导包案下访接访、党员走访群众等制度,实现从机关大院等待“寻诊”到奔赴基层一线主动“问诊”的转变,将问题矛盾化解在源头。当坚持用真招换实效,对于群众的信访事项需要深入挖掘,问清问透“蚂蚁”“针尖”式的小细节,对能改的问题雷厉风行、紧办快改;对一时解决不了的,盯住不放,一抓到底、限时销号,不让群众反映的问题“涛声依旧”。

  现场办公下基层当心临其境,于民心上“明辨”,变“办公室办公”为“人群中办事”。基层既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最终落脚点。越是到基层,越要把“实”字放首位,把“民”字装心里。现场办公下基层唯有“心临其境”,以真心换民心,将群众从心底答不答应、满不满意、高不高兴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试金石”,才能真正将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广大党员干部当积极转换角色,将办公地点设在田间地头、乡村院落、农贸市场等人群聚集地,从“文山会场”转到“直播现场”,与群众面对面建立党群“朋友圈”、心贴心架起干群“连心桥”,把破难题、促发展、办实事、解民忧作为“现场直播”的重要内容,紧盯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现场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推动诉求在一线回应、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化解,让干群交融的“名场面”在基层“循环播放”。
发布人:六一 发布时间:2023-12-6 08:59 收藏 阅读人次:1884

初审:向阳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