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也成为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密切群众联系、破解基层难题的重要法宝,在第二批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之际,广大党员干部要学思践悟“四下基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让“声音向下传、眼睛朝下看、脚步往下迈、力量往下使”,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声音”向下传,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基层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居民群众的直接桥梁,也是各项政策方针声音传达的“最后一公里”。在互联网时代里,党的声音要“让群众听得懂、让群众听得进”,基层党员干部就必须不断创新宣传方法,充实宣讲群体,因地制宜打造有特色、有品质,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内容,只有把晦涩难懂的“官话”转化为居民街头巷尾能唠上的“家里话”,党的创新理论才能真正向基层延伸、让主题教育的精神向民意靠拢。
“眼睛”朝下看,在深入调查研究中“开方治病根”。“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习近平同志在宁德期间,跑遍下辖的9个县,实事求是分析,为破解当地“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历史难题打下基础。“春江水暖鸭先知”,脱离基层的地理民情谈论发展蓝图,犹如建造毫无根基的“空中阁楼”,但调查研究不能只看标杆、走面上的“走马观花”,也不能停留在听报告、要总结的“蜻蜓点水”,党员干部只有跑遍、跑深、跑透基层现场,多到矛盾纠纷多、群众呼声高的现场去发现问题、联系群众,才能使主题教育的“以学促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脚步”往下迈,从群众呼声中直面“民生关切”。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党员干部必须纠正信访接待是工作“拦路虎”的错误认知,意识到这是一条政情民情上传下达的重要路径,也往往是群众民生利益关切所在,应将其作为检验自己工作能力与作风的“磨刀石”,以各类信访投诉为导向,全方位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所盼,主动下访,传承并创新实践“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枫桥经验。
“力量”往下使,把急难愁盼解决在百姓“家门口”。面向基层、服务基层,直面问题、直面矛盾,是第二批主题教育的突出特点。要坚持“问题解决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树立将办公桌从“会场”搬到“现场”意识,变“坐堂接诊”为“上门问诊”,通过现场“望闻问切”找准症结,以“马上就办”的行动自觉靶向治疗,将第二批主题教育的理论学习成效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在躬行践履中不断提升服务质效,尽职尽责当好服务人民的“宗旨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