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是坚持人民至上的生动写照。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深入推进,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四下基层”作为重要抓手,根植“为民服务”于心、深耕“为民服务”于行,积极主动扑下身子“沉下去”,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把群众满意度“提上来”,切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政策的价值在于落实落地。民生新政、利民举措只有直通基层、惠及群众,才能焕发出最强大的生命力。基层是推动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只有不断增强政策宣传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才能让党的惠民政策“走进、融进、住进”群众心中。党员干部应该在实效上下功夫,抓好宣讲的广度、深度、力度、温度,充分了解群众的政策需求,从“群众视角”出发,在和群众“家长里短”的唠嗑中,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到位、讲清楚。同时,应该精准把握群众的接受特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理论宣讲变成“有滋有味”的精神享受,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同时将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到群众的心坎上,让群众听得懂、学得进、用得好,真正把党的政策主张变为群众的行动自觉。
调查研究下基层。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只有让各种“疑难杂症”浮出水面,才能找准病根、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精准“开方”,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党员干部应该用好用活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身子向下沉、眼睛向下看、脚步朝下走,主动到情况复杂、矛盾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蹲下去看蚂蚁”,深入开展解剖式调研,真正把问题“挖”出来,把最真实、最热乎的第一手资料带回来。对群众“念念不忘”的问题进行细化梳理,抽丝剥茧、分析研判,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找准病根症结,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举措,通过“解剖一个”推动“解决一类”,真正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增进民生福祉的实际成效。
信访接待下基层。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信访工作做得好不好、有没有成效,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党员干部应该把信访工作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牢牢抓住“把矛盾化解关口前移”这个牛鼻子,主动“出诊下访”、啃硬骨头,按照“一办到底、一案到底、一管到底”原则,简单事项快速办、复杂事项协调办、疑难事项盯着办,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一线、把问题隐患消除在萌芽。应深入推进重复信访积案集中专项治理,源头攻坚、治重化积,针对时间长、难度大、涉及面广的“骨头案”“钉子案”,坚持“清单化”管理、“项目化”跟进,逐一分析研判、逐一制定措施、逐一落实领导责任,推动信访问题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用扎扎实实的信访工作成效赢得群众的信任、获得群众的满意。
现场办公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拉近干群距离的有效渠道,重在到人民群众中去,“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准确发现问题、深入分析问题、科学解决问题,拿出“马上就办”的积极性和执行力,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党员干部应该把解决急难愁盼的“办公桌”搬到群众的田间地头、家门口,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受益的事情入手,倾心倾情倾力为群众办实事,用实际行动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既实行集中“会诊”,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又强化联合“会诊”,部门协调、齐抓共管,按照“一件案件、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要求,制定化解方案,明确部门职责,构建“现场办公、集体会诊、联合行动、共同研究、合力解决”的工作格局,切实做到情况掌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排解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感情融洽在基层,真正打通为群众服务“最后一公里”,让群众真实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