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找准乡村振兴“群众搭子”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生态环境局 廖义涛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2023年“十大流行语”,“搭子”一词在主打“精准陪伴”中突围而出。独木不成林,基层事务面宽量大,基层干部还需找准“群众搭子”,在“精准对接”中推动乡村振兴这片“干事森林”枝繁叶茂。

  找准群众这一“力搭子”,搭好“更进一步”的“学习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揆诸历史,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在嘉兴湖上燃灯,在长征路上播种,在硝烟烽火中冲锋,始终依靠群众,沉淀出“半条被子”“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鱼水情深的“红色基因”。基层干部身在基层,成长在基层,是干部队伍的“底部基础”,其扎根深不深、力量强不强、作风好不好关系到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古语有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基层干部走田坎、打交道、干工作要始终认准了、谋定了群众这一“力搭子”,拜好“人民师”,眼睛平视不俯视,脚向下行不悬浮,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甘当“小学生”,善于从群众经验、群众办法中汲取经验和力量,借力“群众搭子”,搭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学习梯”。

  找准群众这一“话搭子”,搭好“家长里短”的“连心桥”。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乡村振兴政策落得实不实、群众生活过得好不好,“宇下”和“草野”皆为民情“观察点”、民声“放大处”,基层干部看得见、听得懂,首先要找准基层群众这一“话搭子”,搭得上话才能在只言片语、牢骚埋怨中找到关键点、着力点。入乡随俗以“口”为先,亲切的“乡音”是与群众打好交道的第一步。一方面,基层干部要主动走进“宇下”、深入“草野”,多登门拜访、敲门问候,在勤串村、常跑腿中听方言、学土语,让党的政策方针、思想理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听得入耳、听得进心。另一方面,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与群众交朋友,“住在同一个炕头上”与群众话家常,自己先掏出“心窝子”,打开群众“话匣子”,在“家长里短”中听见老百姓酸甜苦辣的“萧萧竹声”,让“话搭得上”,心也走得近。

  找准群众这一“事搭子”,搭出“干群同心”的“热舞台”。当前,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在基层,“四下基层”便是以“明知山有虎”的锐气与志气,迈出了“偏向虎山行”的担当步伐,与人民群众干在一起、打成一片,为扎根基层、奉献基层写下了生动注脚。基层干部要紧紧依靠群众这一“事搭子”,在基层寻找答案,不断畅通基层群众建言献策渠道,充分调动工作上有能力、在基层有威望的乡贤能人、产业带头人等群体参与公共事务、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将政策优势与群众优势相结合,实现干群相互“补台”。要从点滴处发力、在朝夕中奋斗,在困难面前站得出来、豁得出去,把心力、脚力放在村级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提质、村级带头人队伍建设、基础设施改善等实打实的事务上,在谋事、干事中解难题、求发展,以看得见的变化与成效让乡村振兴事业“好戏连台”。
发布人:天天开心 发布时间:2023-12-12 12:55 收藏 阅读人次:1509

初审:李爱国 编辑:礼嘉 责编:理理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