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根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调查,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份沉甸甸的丰收答卷,是我们端牢中国饭碗的信心和底气所在。为了端稳我们自己的粮食饭碗,各地要持续重视粮食生产工作,积极探索“党建+”农业发展模式,将党组织的活力,转化为农业发展的动力,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奠定坚实的粮食基础,绘就“盈粮满仓”新画卷。
瞄准“党建引领”的靶心,在“农事服务”上全面发力,画好粮食安全的“同心圆”。党建是引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是推动农业产业固链、补链、延链的“主心骨”,也是推动基层党组织提质增效的“定盘星”。各地要瞄准“党建引领”的靶心,有效建立党委带支部、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三带”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头雁”效应,按照“党支部+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在“农事服务”上全面发力,激发出党建联建“1+1>2”的优势,并积极构建农事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为农服务组织体系,深入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物资、送服务”志愿服务活动,将农技培训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开展培土、育苗、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培训,激发服务粮食生产的内生动力,推动合作社“升级”联合社,画好粮食安全的“同心圆”。
瞄准“科技赋能”的靶心,在“人才引领”上共同发力,激发粮食安全的“新动能”。“粮安天下,农稳社稷。”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既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今年粮食丰收殊为不易,我们克服了河南等地遭遇“烂场雨”、局部地区干旱、严重洪涝等灾害,牢牢稳住了粮食安全这块压舱石,也为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国家安全稳定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粮食安全越来越依赖于科技的力量,要想守住“天下粮仓”,做好“大国储备”,不仅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还要“藏粮于人”。要瞄准“科技赋能”的靶心,在“人才引领”上发力,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大幅增加农科人才经费,努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技能高超、素质优良的专业化技能人才队伍,并推动高学历人才下沉、服务下沉、技术下沉和业务下沉,为粮食安全激发“新动能”。
瞄准“齐抓共管”的靶心,在“耕地保护”上持续发力,织好粮食安全的“一张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耕地是最为宝贵的资源,耕地保护事关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而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党建引领是关键,各地要瞄准“齐抓共管”的靶心,大力推行“党员巡田、支部护田”等“党建引领+耕地保护”模式,明确各级干部的权职责,构建“党建引领、同向发力、干群联动、齐抓共管”良好局面,形成以“村田村管、群控群治”的耕地保护新格局,实现以“党旗红”守护“耕地绿”的粮食安全道路。同时坚持“零容忍”“全覆盖”“无死角”态度严格执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耕地流出整改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着力推动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地块全面排查和监督整改,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守牢耕地保护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