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泸西县依托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坚持“党建引领、红色传承、绿色发展”理念,以服务大局为根本,以党员干部为主体,在摸清家底、建好阵地、创新载体上做“加法”,在定优红色路线、开展品牌创建、有效共享资源上做“乘法”,更好地发挥红色资源“磁场效应”,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动能。
建好红色阵地,让红色元素“聚”起来。立足泸西革命老区实际,聚焦阵地提优、品质提升、特色提炼,以“铸魂补钙”为主题,以“服务民生”为重点,由县委组织部牵线搭桥绘制“红色蓝图”,多方争取整合资金1620余万元,县委党史研究室、县文旅局、县文联等部门统筹县域红色遗址遗迹、党史人物活动地、红色人物故居等,全面开展建设纪念馆、修复红色基地等工作,扎实推进“红色阵地建设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示范带动和集聚放大效应。2021年,在中共弥泸地委、桂滇黔边区第一临时人民政府专员公署遗址建成泸西县党史、革命斗争史陈列馆;2022年,与上海交大、徐汇区、兵装集团等单位合力建成张永和纪念馆;2023年,在云南边纵二支队司令员何现龙旧居原址建设何现龙故居。同时,注重优化整合阵地服务功能,在县城区连片打造了1个党建文化广场、1个供销精神传承馆,形成了“老百姓家门口”的“十分钟”红色阵地群,依托党员志愿服务载体,将红色教育从室内延伸到室外、从封闭变为开放、从党员扩大到群众,让本土红色资源聚起来、用起来,成为党员干部群众满意的红色阵地、共享阵地、服务阵地。2023年5月,《泸西珍惜用好红色资源》被《人民日报》刊载。
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燃”起来。开展泸西县革命老区红色品牌创建行动,积极深化校地合作、区域合作、政企合作,动员老同志、业内本土专家、历史文化爱好者,收集整理泸西革命历史故事、革命人物传记等红色文献资料、文物资源,通过图文展示、数字模拟、情景还原,珍贵历史影像、档案重现等形式,让革命文物“动起来”、老区人物“亮”起来、老区精神“活”起来。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串点联线拓面,推出一条红色现场教学线路、构建一套红色教育培训课程体系、组建一支红色宣讲队、开设一堂现场教学红色课程、创作一批红色文艺作品,让红色资源“开口说话”。2021年以来,锚定打造“资源独特、内涵丰富、可观性强”的红色实境课堂,以泸西县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泸西人民解放纪念碑、泸西县革命烈士纪念碑等为起点,串联起10余处红色遗址或革命纪念地,积极探索“红色党课”“红色讲堂”和思政课、青少年研学、读书会等多种模式,展开“沉浸式”培训、缅怀瞻仰、红色教育,让旧址遗址成为党史“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党史“教案”。仅张永和纪念馆2022年12月开馆至今,共接待省州县内外各级党组织、社会团体、青少年学生、人民群众300余批次40000余人次;上海交大、西安交大、西南交大组织学员到张永和纪念馆开拓校外红色路线,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党教专题片《信仰之光》在2022年度云南省党员教育视频片观摩交流活动中荣获纪录片类节目三等奖。
抓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先锋“动”起来。泸西县坚持用好用活县域红色资源,建立“党史精品课程+4大领域分类专项课程+N项特色课程”的“1+4+N”红色教育体系,构建“观摩一遍主题展馆、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聆听一堂红色微党课、观看一部红色教育专题片”等“十个一”红色教育课程模式,将科级领导干部、中青班、万名党员进党校、驻村工作队等培训班次纳入红色基地教育,感悟初心、锤炼党性、催生潜能。2021年以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次18期、培训各级党员干部4260余人次,并吸引了一大批党员群众主动到红色阵地汲取奋进力量。在红色力量的感召下,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向中心聚焦,激发出更多生产力、凝聚力、创造力,真正把红色教育成果转化为融入大局、破解难题、服务群众、助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动能。近年来,全县各级各部门党员领导干部筑牢产业压舱石、拼抢发展新赛道,紧紧围绕打造千亿级园区、建设抽水蓄能电站、风电场改建扩容、推进菜鸟泸西电商产业园区项目等工作任务,以“一天当作两天用,两步并作一步走”的精神状态,合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稳进增效、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