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驻村札记:解锁驻村工作的“手机模式”

甘肃省岷县县委组织部 周素珍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是农村工作的真实写照,记录着驻村生活的“酸甜苦辣”,包含着驻村工作的“千丝万缕”,汇聚着群众日常的“点点滴滴”。驻村干部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每天都在不停地设置变换着手机的“响铃、震动、静音”模式,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描绘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斑斓画卷。

  开启响铃模式,让“乡音”做铃声,用心传达政策。语必关情方入脑,话须通俗才传远。想要让党的政策在基层“深得人心”,就得学会说“群众话”、唱“百姓曲”、谈“民生理”。作为驻村干部,是理论政策的一线“传话筒”,不能原原本本的照本宣读,依葫芦画瓢,那样与群众的交流会“受堵塞”,工作落实会“打折扣”,更会成为村庄里的“门外汉”,群众心中的“官干部”。要放下官架子、扑下泥身子,甩开光膀子,与群众建立“共同语言”,少一些“官话”“套话”,多一些“土话”“贴心话”,在与群众话家常、谈心事中把政策讲清楚、讲明白,把问题“融进去”、把办法“讨出来”、把措施“定下来”,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做到群众“心坎上”。

  开启振动模式,让“泥脚”当动力,用情解决困难。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着多少真情。1961年春,邓小平同志深入京郊农村调查,在公共食堂仔细察看,发现了难以下咽的棒核儿面窝头。正因有了真实的所见所闻,才有了后来他作出的关于调整社队规模、公共食堂等方面问题的报告。作为驻村干部,要想把驻村工作做得好,得到群众认可,就要吃透村情、社情、户情的千差万别,梳理出家家户户问题的千头万绪,制定出因户而异、因人而异的解决措施。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和群众干在地里、坐在炕头、聊在心里,深知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愿所困所难,对症下药,实实在在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开启静音模式,让“慧心”悟民意,用力服务人民。我们党的根基在于人民,血脉在于人民,力量在于人民,人民也是我们党始终牵挂的人。当好群众的主心骨,就要多与群众打交道,与群众谈心聊天,深知群众冷暖,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作为驻村干部,脱下西装换上农装、脱下皮鞋换上布鞋、摘下官帽戴上草帽、卸下皮包背上泥包,往群众碗里尝一尝、去群众家中坐一坐、到田间地头走一走、进工厂车间看一看,让骂声、哭声、怨声,声声入耳,让难事、烦事、揪心事,事事上心,把群众的内心想法“掏出来”,把惠农政策落实到“刀刃上”。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了解群众疾苦,弄清楚群众最关心什么,最期盼什么,让心思用到服务群众的实事上。
发布人:一叶小舟 发布时间:2023-12-13 15:01 收藏 阅读人次:2698

初审:杰瑞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