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工作正当其时,这是党组织总结经验、展示成绩的过程,更是查摆不足、明晰方向的过程。党建工作干得好不好、成效怎么样,群众感受最深刻,也最有发言权。想要提高党建工作质效,必须把群众满意当作第一标准,在述职评议工作中多些群众“旁观者”,多些“泥土气”,多点“嘈杂声”。
“述”时多让群众倾听。抓党建,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而群众是“最终受益人”,向群众作汇报,是党建述职评议工作取得实效的基础。一些地方党建述职评议会听众席上看不见群众身影,书记在台上面对几个“熟面孔”夸夸其谈、一述了之,把会开成“闭门会”,这实际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体现,削弱了党组织的威信,增加了工作负担。要把群众请进来,多到位置偏僻、经济薄弱、软弱涣散的地方宣传,真心实意地邀请代表性强的群众代表参加会议,不可因为怕生面孔群众挑刺、找问题、为难自己就干脆找一些“熟人”。要把内容述实在,成绩要讲够,问题也要讲透,党组织书记要同时站在组织与个人角度深度查摆,切实通过述职让群众看到履职缺点、找出工作短板、查出问题症结。
“评”时多让群众发声。“民意宣,则民心顺,吏治清,风化行”。在“评”的过程中,让群众想发声、敢发声、会发声是实现组织意图与群众意愿同频共振的关键。说看法时,许多群众不愿提,即便提了,大多数也是泛泛而谈。深挖原因,一是群众存在顾虑,怕说的问题尖锐了“得罪人”;二是惯性地认为问题提了也白提,基本得不到解决、听不到“回音”。述职评议会上,党组织书记要耐心开导群众打消顾虑,畅所欲言,说出自身的想法意见,尝试让群众先说话,领导后“定调”,让群众“敢说”。要细致地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敢于同群众反映的问题“较真”,敢于表态、立军令状,让群众“想说”。对于“讷于言”的群众,问题阐述不清楚,要用接地气的话予以点拨引导,让群众“会说”,达到全面了解问题的目的。
“改”时多让群众监工。述职评议不是工作的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整改成效如何,要靠群众裁判打分,让群众广泛参与全过程并推动问题整改。在研究制定问题整改工作方案时,应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会,广泛听取并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在持续整改环节,邀请群众代表成立问题整改监督小组,组织开展现场质询会、群众满意度测评等活动,让群众清楚改到哪一步了,遇到了哪些问题,整改结果让群众验收。在整改总结及成果运用阶段,定期组织群众代表对问题进行“回头看”,对新发现的问题,要一并纳入整改工作,真正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群众不满意不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