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强调,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载辛勤耕耘、20载魅力蝶变,20年弹指一挥间,一幅新的《富春山居图》铺展中华大地之上。透过“千万工程”这本“有字之书”,能够探寻出一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致富新路,广大基层干部当沉浸其中,怀揣“乡村美、产业兴、群众富”的三个锦囊,在乡村振兴的远征中鹰击长空、佳绩频出。
重读“何以党建引领”,以“青山绿水”打头、以“金山银山”打底,做“特色文旅”的“经济规划师”。党建引领风帆劲,砥砺奋进开新篇。“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浙江省以“党建引领”孕育“绿色蝶变”,走出一条美化环境、盘活资源、创新机制的新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在乡村振兴崭新的征程上,党建引领是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是推动乡村各项事业发展的“主心骨”,还是基层党组织发挥效能的“金钥匙”,基层干部要依托“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主题党日等活动,做好“会前”“会中”“会后”全流程学习工作,不断提升政治理论涵养,做到俯身向下躬身入基层,在卷起裤腿下农田中解锁农业生产智慧、在迈开步子入深山中采集文旅素材、在放下身段访民情中摸准文化之脉,开发特色文旅“精品线路”,为人们留下“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山水乡愁”,让人们随时都能在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中寻得一方“诗意净土”。
重读“何以产业建链”,以“自然禀赋”打头、以“创新发展”打底,做“产业集群”的“经济规划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20年来,“千万工程”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动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做足“绣花功夫”,制定“一村一策”,推动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实现了“村村产业有特色、户户创业有奔头、人人就业有门路”的产业发展格局。立足于广袤基层,如何将随处散落的“自然禀赋”串点连片、如何将零散分布的“小微企业”连线成面,这些问题是广大基层干部的“必答题”。基层干部只有立足“一村”,以一步一个脚印的调查研究精神“进山林、入厂房”,摸清“自然禀赋”,找到产业振兴的“泉眼”,才能因地制宜,将“生态”“农户”“企业”“市场”“相关部门”联动起来,锻造品牌实力卓越的“一品”,再通过挨家挨户的走访、临近市场的摸底,赋予“一品”文化属性形成带有地域风情的“一韵”,在推动由“品”到“韵”的过程中实现乡村产业链条由“0”到“1”的崭新“质变”,助力乡村产业在集群发展中“强链”“壮链”“补链”,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规划师”。
重读“何以广聚英才”,以“精细服务”打头、以“温情保障”打底,做“构建雁阵”的“经济规划师”。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千万工程”入乡随俗打破“模板”、打造“特色”,让千万乡村各展品韵风采,是“千万人才”智慧的结晶。立足乡村振兴的崭新征程,广大基层干部首先要通过与时俱进的学习,将自己培养成“慧眼识珠”的伯乐,用“辨才慧眼”“育才慧智”“留才慧心”将懂得经营管理的“外来人才”、身怀绝技的“本土人才”、心系桑梓的“外出人才”置于基层实践的“舞台之上”,根据人才的意向进行“岗位适配”、根据人才的需求配置“福利保障”、根据人才的技能引进“品牌项目”,精细做好人才服务工作,形成“头雁领航、强雁护航、群雁齐追”的浓厚干事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