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知味,岁月沉香,抬眸回望,一载光阴蜿蜒绵长。去年六月,随千万学子一同走出校门的我,选择“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了江苏昆山周市镇的一名村书记助理。近日周市镇召开了一次年轻干部座谈会,听着组织委员分享的成长经历,我和其他年轻干部畅谈工作、学习和生活,深受启发,更觉基层工作意义重大,需把握好“五对关系”,才能将工作抓实、抓好、抓出彩。
把握好“红色”与“彩色”的关系。红色最浓烈、最鲜艳,“中国红”是生命的颜色,亦是革命的颜色,更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彩色明亮且丰富,有无数种搭配方式,能够产生无数种视觉体验,可塑性极强、潜力无可限量,好似年轻干部昂扬而热烈。“彩色”的年轻干部只有跟随“红色”的党旗,才能站稳立场、找准方向,经受住风吹浪打、过关考验。铭记“中国红”,方知感党恩,年轻干部要坚定信念,矢志不移跟党走,永葆一颗“红心”,为自己的基层生活配上志愿红、网格蓝等“多巴胺”色彩,在乡村大地上融入“我”力量,努力成长为素质过硬的“多面手”。
把握好“稳重”与“活跃”的关系。稳重,是指人遇事沉着冷静,不焦躁,为人处事考虑缜密,不浮躁冒进。但是“少年老成”也不完全是一件好事情,超越了界限,就会变得暮气沉沉、缺乏朝气。现如今不少的基层年轻干部沉稳有余、活力不足,对新鲜事物失去了正常的敏锐感和求知欲,敢闯敢拼的“精气神”不足,遇事不敢担当、不愿担当、不善担当。因此,年轻干部在“稳重”之余,也要不失“活跃”,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利用自己精力充沛、思维活跃、行动迅速的优势,敢于打破常规套路、走不寻常的“新路子”,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实践过程中细针密缕、下好水磨工夫,把“冷板凳”坐“热乎”,实现青春价值。
把握好“辛苦”与“快乐”的关系。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一年来,我深刻体悟了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自找苦吃”,懂得了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的道理。嚼得菜根,百事可做。基层是个大熔炉,能让人淬炼成钢。初到村内,我作为“三门”干部,拥有较为扎实的文化知识和理论基础,但受限于阅历尚浅、经验不足,时常陷入心中有抱负却“无力”施展的无力感、十分迷茫。感觉基层苦,更多是心理上的苦化为身体上的疲惫,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在一次次走访入户、一次次政策宣讲、一次次纠纷调解中,看着大爷大妈的笑脸,听着叔叔阿姨的招呼,我渐渐懂得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找到了工作与生活的乐趣,更爱上了为群众服务的满足感。
把握好“师傅”与“徒弟”的关系。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基层作为社会治理末梢,驻村工作更是千头万绪,不仅涉及党建、经济、信访、宣传等各个方面,还包含“东家长、西家短”式的各种矛盾调解,各条线的政策性、业务性、技巧性都很强,倘若开展工作“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缺乏计划性,生搬硬套、敷衍了事,无法与服务决策之需“同频共振”,在新形势下往往只能坐以待毙、束手无策。选调生作为基层“小白”,要秉持“归零”心态,以“空杯”盛接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态度,拜同志为师、拜群众为师,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做到以集体为大、以团队为先,大事小事商量着办,多跟领导汇报情况,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把握好“有为”与“不为”的关系。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如何做到“行之当行之地,止之当止之时”,既是对驻村选调生的考验,更是堪当大任的必经之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广大选调生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深刻领会“以学促干”的内涵,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将求真务实作为成事之道,做新时代敢为、能为、善为的干部。也要切记不能被成绩“冲昏头脑”,不搞急功近利,不搞竭泽而渔,脚踏实地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要清白坦荡,不该有的念头不能有,不能碰的红线不能碰,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高度谨慎,严以修身、严于律己,将工作做到位、不越位,廉洁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