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宣威市用好用活“四下基层”工作法,探索建立“民呼我为”“接诉即办”机制,创新开展“三转三办三上门”服务群众机制,切实摸清找准民情民困,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三转”察民情听民意,调研走访“实打实”。坚持眼睛向下看、身子向下沉、劲头往下使,深入推行“围着一线转、围着群众转、围着问题转”的工作方法,全面精准掌握基层所盼、民心所望。围着一线转。党员干部带头深入一线,紧盯乡村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焦点问题,变“坐堂接诊”为“上门问诊”,与群众同围一张桌子、同坐一条板凳,通过现场研究、现场指导、现场协调。围着群众转。聚焦产业谋划、土地利用、文化建设、居家养老、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走向田间地头、多坐群众热炕头,在与农民群众拉家常、交朋友、认亲戚中打开“话匣子”,用沾土气、冒热气的有效举措,既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民生大事”,又解决他们心心念念的“关键小事”。围着问题转。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抓手,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把群众当亲人,通过面对面沟通厘清问题症结、建立问题台账、制定解题清单,着力化解农村邻里关系、征地补偿、婚丧嫁娶、环境治理等方面的矛盾纠纷,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用真情解心结、暖民心。
“三办”纾民困解民忧,问题解决“面对面”。全面落实“民呼我为”“接诉即办”机制,紧盯群众“急难愁盼”,做到“接诉即办、有求立办、有需必办”。接诉即办。聚焦民生诉求,对“12345”热线、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领导信箱等群众诉求进行统筹交办,精准快速派单,健全完善“接诉即办”职能目录清单,优化“登记受理—分类交办—限时回复—催办督办—回访核查—评价考核”工作流程,做到办理快速有效,不推诿、不超时。有求立办。对于一般性矛盾纠纷、群众诉求,发挥“娘舅调解团”“睦邻群”“村民调解委员会”等基层一线力量处理解决;复杂问题、疑难杂症交由乡镇(街道)党(工)委研判,通过乡镇综合调解、“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一件事模块化”等方式限时办结。有需必办。紧盯乡村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焦点问题,以“马上就办、特事特办”的执行力让难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不解决问题绝不“收兵”,用实绩实效取信于民。
“三上门”优民生聚民心,为民造福“心贴心”。坚持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尺,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三上门”把服务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特殊群体问上门。建立完善老年人、残疾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患重大疾病、特殊病患者等特殊群体名单,梳理健全“特殊群体”服务事项清单,乡镇(街道)职能部门、村(社区)干部对照清单,常态化针对“特殊群体”的上门问需求、问困难、送服务,明确“上门”人即为事项代办人,“一条龙”帮助办结需求事项,切实帮助“特殊群体”解决行动不便、流程不清、政策不明等困难,把“私人订制式服务”问上门、送上门。困难问题帮上门。充实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发挥“乡村网格”“睦邻群”“三敲门一调研”的民情前哨作用,发现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存在困难,基层党组织闻讯而动,组织带领志愿服务队上门帮群众解决秋收秋种、照看老弱、送诊接学等方面的困难。同时,整合农业农机、畜牧兽医、烤烟经作等方面专业人才,组建“三农技术”服务队,把当前群众生产需要的农机具维修维护、农作物防寒防冻、牲畜传染病防治、秋收秋种等技术送到田间地头、牛棚猪舍。政策法规送上门。聚焦教育、医疗、住房、社保、民政、法律咨询等政策服务事项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深入开展“法治进乡村”“政策大宣讲”“老党员送学上门”等活动,将宣传教育、政策解读、普法等阵地前移至农户、庭院、广场,将政策法规、服务事项送到“家门口”,切实增强群众的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