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1日,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原局长鲍卫忠突发疾病,倒在办公桌旁。两天后,因医治无效,年仅45岁的鲍卫忠离开了他无比热爱的司法事业。中央宣传部近日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鲍卫忠同志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广大基层干部要从鲍卫忠同志身上汲取前行的无限动力,自觉厚植为民情怀、砥砺实干担当、发扬奉献精神,以实际行动当好新时代的“基层守护者”。
从“只要用心用情,就没有打不开的心结”中学习鲍卫忠“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情怀。“只要用心用情,就没有打不开的心结。”鲍卫忠常跟同事这样讲。被执行人卫某因生活困难无法清偿,鲍卫忠时不时便去问问情况,了解到卫某林下养殖产业苦于找不到销路时,便试着在朋友圈发布推销信息,帮助卫某凑齐了执行款。对于傣族村民小组和佤族村民艾嘎之间的土地纠纷案,他主动承办,多次上门,到了佤族“新米节”,鲍卫忠带上水酒、新米、稻穗到艾嘎家送祝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用真诚打动了艾嘎,圆满化解了这起持续八年的争地矛盾。鲍卫忠把别人的难题当作自己的责任,每办一个案子,就会多一个朋友。广大基层干部要始终厚植为民情怀,深入群众,与群众交朋友,“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用“真心”想群众之所需、用“乡音”答群众之所疑、用“情理”解群众之所困,用实际行动兑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诺言。
从“一次不行就去两次,两次不行就去三次”中学习鲍卫忠“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实干担当。面对执行难题,鲍卫忠用耐心“磨案子”,用双脚“跑案子”。一个小伙子买摩托车欠了7000多块钱,一年多联系不上,是鲍卫忠冒雨去找人,往返需花一整天的路程,他来回跑了几趟,督促小伙子按分期付款的方式慢慢把钱还上了。为标的5000元的合同纠纷案件6次赴现场办理。正是靠着“磨”案子这种看似笨的方法,他带着大伙“磨”掉了650件积累多年的“钉子案”。这既是对法律尊严的维护,也是实干担当的集体体现。广大基层干部要向鲍卫忠同志学习,树立担当作为意识,既抓复杂难事,也抓琐碎小事,以披荆斩棘、迎风破浪的态度多啃“硬骨头”、多挑“重担子”,在担当作为中不断积累经验、开拓思路、抓牢规律,练就为民办事的“铁肩膀”,成为人民可靠的“主心骨”。
从“我们全家人至今还没有一起去旅游过”中学习鲍卫忠“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奉献精神。“什么时候回家”“要去哪里”……这是妻子周红打电话问得最多的问题;“在路上”“孩子能不能你先去接”……这是鲍卫忠回答最多的话。24年来,鲍卫忠扎根基层,缺席了太多太多家庭的团聚、孩子的成长,而唯一没有缺席的,是他无私奉献的心,即便是发病当天,鲍卫忠还惦记着一桩桩一件件案子,他把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基层事业,为祖国边疆的法治建设贡献了毕生精力。广大基层干部既要身在基层更要心在基层,敢于奉献、乐于奉献,对标像鲍卫忠这样的“时代楷模”,真正以“我是人民勤务员”的角色定位,立足本职工作,耐得住性子、放得下架子、花得了时间,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