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驻村札记:心系群众践初心 扎根乡村践使命

甘肃省定西市公安局驻岷县麻子川镇旋窝村工作队队员 裴俊清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人们常说,生活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选择,“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是选择。放弃舒适生活环境,用行动践行责任与担当,是每个驻村干部的选择,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梁家河”与“知青岁月”。作为一名公安民警、驻村干部,能够投身于伟大的乡村振兴,让自己的人生轨迹融入国家的宏伟战略,把光和热洒在基层的土地和群众的心中,我感到意义非凡。

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住村”帮扶

“用心丈量脚下每一寸土地,用情收获每一张笑脸”。初到甘肃岷县麻子川镇旋窝村,面对陌生的环境、简陋的屋舍、不熟的同事、不懂的方言,我的内心甚是茫然,心里有无数个问号,我来干什么、将怎么干。但随着工作越来越熟悉,我很快融入乡村环境当中,对村情村貌越来越了解。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公安“住村”优势,和少数民族群众交朋友、做亲人,把“大道理”转化成“家常话”,采用“板凳会”“炕头会”等形式,宣传好党的惠民政策,切实提高了群众对民生类政策的知晓率,让政策宣传春风化雨,“入耳”更“入心”。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宣传普及禁毒、反电信诈骗、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帮助群众守住“健康线”、护住“钱袋子”。一次次的走访入户,不仅使我对旋窝村的基本情况有了最准确的把握,也拉近了和旋窝村群众的感情。驻村至今,在一遍遍走访中我与群众从陌生人到最熟悉的人,村民把我当成村里人一样对待,彼此消除了顾虑,也不再有距离感,我有了自己的专属名号“书记”,旋窝村俨然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旋窝村的红色文化和自然风光,都已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根植于我的血液和骨髓。每当看到村子发生的一桩桩变化,我都感到特别欣慰、特别开心,当初所有的迷茫和不安早已不复存在。

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农民儿子,深知农村还穷,农民还苦。为旋窝村尽点自己的绵薄之力,能够帮一点是一点、办一件是一件。经过一年多的驻村工作,我对接定西市公安局妇联为旋窝村14名困境女童争取到“春蕾计划”助学金26400元,六一儿童节为旋窝小学53名学生发放了书包、文具和体育用品,价值3000元。我对接定西市公安局与麻子川人民镇政府合资在旋窝村建成法治文化广场1个、联系爱心企业在旋窝村安装太阳能路灯60盏。同时,我变身农产品“推销员”,扮演好农产品的“代言人”,帮助村民推销农特产品,让旋窝村的蜂蜜、药材、土鸡、牛羊肉等农特产品进入城里的亲戚、朋友、同事家。

以“乱云飞渡仍从容”的真心,“驻心”帮扶

我所驻的旋窝村是甘肃岷县麻子川镇所属的一个自然村,地处岷山脚下,四周环山,芳草萋萋,土地肥沃,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孕育着有回、汉、撒拉和东乡四个民族200多户人家,回族占总人口的90%。2019年旋窝村荣获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今年以来,我与第一书记、村“两委”经常性开展走访入户工作,围绕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主线,发挥公安职能作用,建立了党组织网格化责任体系,常态化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宣传政策、收集民意,做到了群众心愿“早知道、早办理、早回复”,形成了“人在网格管、矛盾网格调、事在网格办”的良好局面。今年先后排查化解矛盾纠纷8件,信访诉求2起,解决群众急事难事32件,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起了大作用。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重大节庆活动为契机,在旋窝村举办了2023年“花儿原上乡村健康跑”,以及“民族团结一家亲,共绘最美同心圆”书画交流等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利用旋窝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开展了“理论宣讲一刻钟”“邻里互助一家亲”等志愿活动35场次,从宣讲民族政策、邻里团结、尊重民族风俗等方面,大力推广一批接地气、有特色、可持续的志愿服务项目,实现各民族群众互助共学、繁荣和谐。

以“不负韶华行且知”的恒心,“助村”帮扶

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时刻,乡村振兴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到旋窝后,我总是喜欢在黄昏时分去散步,穿过村中小道,穿过田野,让我和这里的土地亲密接触,有时路上还会遇到劳作晚归的群众,拉上几句家常,了解今年药材种植和高原蔬菜情况。今年驻村帮扶队和村“两委”创新“立足中药材主导产业,做优做强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工作思路,全村共种植黄芪、当归为主的中药材1500余亩,户均增收8000元。并采取流转土地及订单收购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了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示范基地,试种植红莴笋、水果玉米、甘蓝等,每亩地纯收益可达5000余元,带动贫困户84户424人,全年吸纳劳动力务工820人(次)。

更令人振奋的是,旋窝村不仅风景秀丽,更是一方红色热土。1935年9月17号凌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抵达旋窝村,毛泽东在此写出了那首气势磅礴的《七律·长征》。同时,也在此地诞生了我国对民族宗教政策影响深远的《回民地区守则》。如今村中还保留着毛泽东落脚居住的旧居,红军当年的故事还在旋窝村代代相传。为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我积极探索民族村发展路径,吸引游客到旋窝毛泽东旧居接受红色教育、体验长征艰辛、重温入党誓词、体验旋窝草原风光,旅游旺季日游客量达500余人次。

旋窝,被誉为“长征的加油站”。在这里,我能够汲取信仰的力量、弥补实践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我要把握乡村振兴的伟大时代机遇,深深扎根自身的“梁家河”,不断描绘红色旋窝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乡村振兴“新画卷”,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公安答卷”。

发布人:清G 发布时间:2023-12-21 13:36 收藏 阅读人次:4460

初审:向阳 编辑:理理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