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调研报告忌“框”“诓”“恇”

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钱铺镇人民政府 周江磊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调研报告是展示调研成果和改进工作的关键。真实是调研报告首要的、最大的特点,也是确保调研报告观点正确的基础。撰写调研报告要坚持实事求是,不受“框束”,确保观点、结论客观准确;不说“诓语”,报喜更报忧;更勿“恇怯”,要坚守党性原则,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秉笔直书。

忌“框束”,宜客观准确。调查研究要做到不带着事先定的调子下去调研,坚持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然而,有的调查研究做到了前半句,没能做到后半句,结论在调查研究前就确定了。写报告的人不调研,调研的人不写报告,搞调研、写报告“两张皮”是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调研报告所需资料能不能得到保障,是撰写报告者最担忧的问题之一。部分撰写者会先根据现有资料撰写初稿,缺的资料留白,再找调研者、基层要相应的资料补充。资料是真的、量是足够的,但结论已被最初的资料“框束”了,与一线调研成果无关。撰写调研报告要忌“框束”。文笔不一定优美,但结论要精准,调研者要参与到写报告中去,要把基层和一线的声音、第一手材料“原汁原味”地写进去,认真把好关,确保把发现的问题写准,结论客观准确。

忌“诓语”,宜注重报忧。调研时要听真话、察实情,写报告要讲真话、道实情。有的干部到基层调研等同于“问责基层”或是“走个流程”,导致部分基层基于避责或讨好的心态,缩小、隐藏缺点,放大、彰显成绩;有的干部认为调研出问题让自己脸上无光,调研时正面多调研、负面不调研,写报告时“顾左右而言他”专写小问题和共性问题,热衷于将成绩转变为“做得还不够好”的个性问题。听的察的、讲的道的都是“半真”,这也是“诓语”,上级在报告中只见喜不见忧,必然会影响决策。撰写调研报告要忌“诓语”,及时“回头看”,用“四不两直”的方式去验证报告中反映的问题准不准、对不对,不准不对的要继续调研;敢于“揭短亮丑”,不遮遮掩掩、讳疾忌医,不瞒着不报想偷偷“治病”,最后“病症”仍会公之于众,但已“病入膏肓”,后悔莫及。      

忌“恇怯”,宜秉笔直书。调查报告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坚守党性原则,把问题亮出来是调研前就要考虑清楚的事。有的干部做到了直奔问题去调研,中途却害怕问题解决不了,脱不开身、麻烦缠身,写报告时对调研中发现的重要矛盾和问题进行模糊处理或干脆绝口不提,对负面的数据、案例使用“个别”“部分”等模糊的数量词进行表述,雷声大、雨点小,非但不解决问题,还影响了上级决策,让基层、群众“空欢喜一场”。无论确认调研课题时抱着什么样的想法,撰写调研报告必须忌“恇怯”,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做到秉笔直书。别人的问题要点出来,帮助提好对策建议,“红脸出汗”利于“排毒治病”;自己的问题,对短期能够解决的,立行立改、马上就办,对一时难以解决、需要持续推进的,发扬钉钉子精神,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

发布人:小周小周1号选手 发布时间:2023-12-25 08:22 收藏 阅读人次:1393

初审:王战坤 编辑:理理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