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的云烟,历久弥坚;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的风雨,更臻醇厚;有一位伟人,脚穿草鞋、一身粗布,把拯救中国、复兴民族的使命责任担当在肩。回顾革命征程,毛泽东同志这样一位始终走在前方的执旗者,中国历史狂流中力挽狂澜的掌舵人,他,从未停下步伐。今天是毛泽东同志130周年诞辰,让我们追随他的脚步,一起重温来时之路,读懂红色之魂,续写时代新篇。
重温来时之路,要读懂“人民”一词。1925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政治周刊>发刊理由》中提到:“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为人民服务”贯穿于我们党的百年历史,砥砺着我们党坚毅前行。广大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人民”这一关键词,深入学习“四下基层”蕴含的群众立场观点方法,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干事创业的根本动力,心中常怀人民心,手中常抓人民事,把群众的“民声呼唤”作为民生工程的“风向标”“指南针”,切实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之事,以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重温来时之路,要读懂“实践”一词。毛泽东上井冈山,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符合实际的道路,开创了一条完全独立的中国革命道路。但在此之前,没有人知道这条道路是否正确。我们常说,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但并没有送来“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毛泽东同志团结带领革命先辈们,通过艰辛摸索,于黑夜中、泥泞中摸爬滚打,真刀真枪地杀出了一条血路。从“理论本子”到“实际路子”,中国共产党人付出的不只是时间和汗水,更有智慧和鲜血。如今的我们,奔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更要始终保持躬身践履、笃行实干的前进姿态,用好用活调查研究的传家宝,从细微处入手,从实践中感悟,在基层一线、田间地头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拜人民群众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不断丰富和拓展自己的眼界、胸襟、思维。
重温来时之路,要读懂“斗争”一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百年历史征程中,我们党能够一路走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次次从挫折中奋起,在奋起中不断成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拥有敢于斗争的精神,始终秉持敢于胜利的信念。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环境、新的战略任务,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交织更迭。敢于斗争,是新征程上的责任和担当。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要善于跳出舒适圈,注重在急难险重的战斗一线磨砺自己,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风雨中磨练出“火眼金睛”,在烈火中淬炼成“金钢铁骨”,最终成长为能当重任、担大任,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