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选调札记:我在村里成了“全科医生”

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金川街道十五里村村支部书记助理 金露琪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趁年轻,去基层!”两年前,我怀着一腔热血从医学院毕业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青年干部。整理台账、上门征迁、调解矛盾、致富增收……刚到基层,我的专业好像很不“对口”,当我迷茫之际,帮带导师说“在基层工作要有处置疑难杂症的综合能力,你要成为村里的‘全科医生’。”带着这句话,在接下来的日子,我似乎找到了基层工作的秘诀。

“村民急诊”务求实效,“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把责任担当放在心上。医保手机上怎么交?家里的自来水不好用怎么办?村内工作很多都是琐事,而这些琐事却是村民家里的要事。年关将近,有村民给工地老板干了三个月水泥工,却迟迟没结到工资,问题反映到了村里。如何能尽快帮村民要回工资成了我的心头大事,和村干部到工地现场核实情况,联合街道干部联系欠款老板,多次沟通后老板承诺打款。两周内,我们为村民追回了8千多元的工资。此外,有些“病例”还要挖出深层“病灶”。有村民投诉,隔壁老人过世,邻居要下葬在屋前旱地里。深究这个投诉的根源,是村内现有的公墓穴位存量不足、交通不便,已经不满足现实需求。为此,不仅要把眼下村民下葬的问题解决好,更要把墓穴不足的问题办到底。在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4个月内,村里三个公墓停车场、道路硬化全部完成,未来30年再无后顾之忧。基层工作“事事能回应,事事有回应”,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才能强。

“慢病治疗”点滴入手,“心随百姓动,身随百姓转”,把民生冷暖记在心里。村里低保户、低保边缘户、残疾困难户、独居老人等“慢性病”群体要做好“专人专档”,定期上门“复查”。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逐户走访,记录每一户家庭的情况,扯着大嗓门,叮嘱独居的老人按时服药、添衣保暖。一网格的曾爷爷与老伴共同生活,身体患有肾病每周要去医院血透;二网格的郑大哥先天视力残疾,至今与父母一起生活;三网格的小周弟弟父亲意外去世,母亲外嫁后一直与祖父母生活……节假日我总和同村干部一道,到他们家中坐一坐、田间地头瞧一瞧。在两节来临之际,我利用选调生“服务群众经费”购买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同村干部一起走访慰问曾爷爷家等3户困难家庭。针对留守老人“一餐热饭”问题,村里的“夕阳红”食堂在疫情后重新开业。现在,食堂每天接待15、6位老人用餐。每天报餐吃饭已经成了村里好多老人的习惯。基层干部当好人民群众的“勤务员”,时刻把群众“吃得好不好、住得暖不暖、干得顺不顺”记在心里,多办一些利民实事,才真正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心理疗护”真诚共情,“脚下沾有泥土、心中沉淀真情”,把群众感受挂在心头。仁心仁术,有很多疾病无法治愈,医生最大价值是安慰和帮助病人。其实,基层有些工作亦是如此,干部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心贴心感受群众困境,将心比心为群众着想,群众心里就能感到温暖和幸福。第一次来到洪弟弟家里时,他怯生生地站在屋里,双手不受控制地蜷曲着,22岁的他胸前戴着围兜,母亲催促着他把流下来的口水擦掉,确诊肺癌的父亲正倚靠在门口的凳子上,愁云笼罩着这个家庭。他们家的情况我装进了心里,有时间就上门坐坐,听听家里的近况。去的次数多了,弟弟一听我们的脚步就开心地跑来开门,说起今后的生活打算,我们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此外,在处理信访工作时也要交心共情,站在群众角度上,设身处地地感受信访问题的紧迫性,用方言土语解释法理人情,然后以最快速度、最优措施解决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信访案件才能发现在基层、化解在基层。听过群众的“糟心事”“麻烦事”,基层干部成为群众眷恋之人,为人民服务才算真正做到位。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医道治道,从来相通。”在村里成为“全科医生”的日子里我不断努力提高本领“治愈”村民,村民也在一张张笑脸和一声声鼓励中“治愈”着青涩的我。接下来的驻村时光里,我有决心继续攻坚克难,蹲苗成长,为村民做好最优服务!

发布人:小金 发布时间:2024-1-3 08:13 收藏 阅读人次:2947

初审:杨南方 编辑:理理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