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锻炼是选调生培养的关键一环。选调生初出“校门”、踏入“机关门”、再进“农门”,经验少、阅历浅,难免手足无措、顾此失彼。想做好驻村工作,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重点在于对症下药,精准祛除“三不心态”。
吃下“定心丸”,祛除“人到心不到”的“观光者心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选调生多来自名校,普遍有“好出身”的优越感和“被关注”的光环感,但既然来到驻村一线,就绝不能怀着“镀镀金、养养神”的错误观念,而是要彻底转变心态、进入角色。必须丢掉“名校优生”的优越感、“后备干部”的光环感,真正把村社区当成“家”、把百姓当“亲人”,全面开启心无旁骛住在村、干在村的“免干扰”模式,同坐一条板凳缩短心的距离、同住一个炕头收获真的建议,在吃到一起、聊到一起、干到一起中,学会群众的家乡话、听到群众的心里话、成为群众的知心人,真正做到身安心安、扎根基层。
服下“活络散”,祛除“愿坐不愿跑”的“理论家心态”。笔力强、脚力弱,理论功底强、实践能力弱,是年轻干部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驻村选调生从机关出来,对开大会、听汇报、看材料、填表格“组合拳”习以为常,却迈不开转街入户、走村进组的步伐,那么必然会犯常识性错误,徒惹群众反感。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任县委书记时,跑遍了所有的村;在福建宁德任地委书记时,到任3个月就走遍了9个县;在浙江任省委书记时,调研了全省90个县市区……山一程、水一程,人民领袖坚实有力的步履生动诠释了“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的道理。驻村选调生要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主动到基层“摆摊设点”,将现状摸清、把问题找准、把意见集齐,真正将调查研究的“脚力”变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动力”。
用好“补虚方”,祛除“口惠实不至”的“空谈客心态”。基层工作最忌夸夸而谈,驻村选调生视野宽、思路广,这原本是好事,但喊出的号子再响,没有实干,一切就都是空谈,反倒会失去群众信任。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抓落实能力,在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抓落实的问题,并从“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四个方面提出要求。驻村选调生开展工作,务必要紧扣“抓落实”这个关键词,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客观全面梳理群众所需、自己所能、即将要干“三张事务清单”,确保凡承诺、即可为;要坚定树立“马上就办”意识,建立工作台账、对标对表推进,将群众关切的小事难事一件接一件办理好、做到位,坚决避免“开空头支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