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即将收官,广大党员干部在此期间大力发扬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深入基层、发现问题、剖析原因、制定措施、解决问题,用实际行动办成了许多为民实事,真正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但主题教育“收官”不“收场”,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发扬这一优良作风,在“进出”之间把握好调查研究的“度”。
把自己“摆进去”,把问题“找出来”,把握好调查研究的广度。调查研究作为我们党的一种优良作风,它突出强调了“一线工作法”的重要性。坐在机关碰到的都是问题,来到基层掌握的全是办法,要想让调查研究真正发挥出它应有的效果,我们就要树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闭合回路,这其中的每一部分都极为重要,但发现问题是前提和基础,只有把实情摸准、把情况查清,才会让调查研究有广度,才能确保实效。广大党员干部要真正把调查研究这一优良作风发扬光大,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这个“牛鼻子”,真正把自己摆进去,迈开步子、甩开膀子,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工厂车间、深入城市社区,详细、准确、务实掌握群众所需所盼所急所难,亲眼看、亲耳听、亲自走,对老百姓热议的话题、关注的焦点、希望解决的难题做到“了如指掌”,对群众所希望解决的难事、亟待解决的急事、一时难以解决的复杂事、需要多部门联合解决的大事都要记录在册,真正在一线掌握最真实的情况、获得一手资料,找准找实问题所在,把握好调查研究的广度。
把心思“投进去”,把症结“剖出来”,把握好调查研究的效度。调查研究如果只注重问题本身,那就会让效果打折扣,它其实是一个动态循环、自动过渡的过程,在发现问题之后,紧接着就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这个环节相当于调查研究的“中枢神经”,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调查的过程,是了解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而研究的过程,正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广大党员干部在收集到问题之后,要全身心置入研究阶段,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与水平,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内因外情,以及对问题的表现形式和影响力做出分析和判断,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举措。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找准找实正面案例和反面案例,并开展“解剖式分析”,实地复盘,推动从解决办好“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的延伸和拓展,更要注重“开门分析问题”,向群众求教,将群众的好想法、好意见、好建议收集汇总,充分考虑,有效借鉴,为下一步制定为民措施提供有益参考。
把行动“放进去”,把结果“交出来”,把握好调查研究的力度。经过前期发现问题,中期分析原因之后,怎么解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解决问题是要有力度的,正体现在党员干部的行动力、执行力上,在把基层调研的收获、体会转化为推进实际工作的具体政策措施后,党员干部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制出任务书、画好路线图、排出工期表,当好“施工队长”,强化交卷意识,做到“我发现的问题我解决,我制定的措施我落实”,用心、用情、用力写好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切实把“问题清单”变为“履职清单”和“成果清单”,防止“调而无果”“调而不用”,真正走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闭合回路,以自己的为民步伐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也应该建立长效机制,对好的经验、好的做法要及时固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