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每每坐在服务大厅“窗口”,我都会遐想后面的人在做些什么,直到坐在了工位上,办了一件又一件的事,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人,我又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研究”不明白的“捕鼠笼子”
刚来到村里的第一天,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我也未曾想过,要给老百姓办的第一件实事会是“教如何使用捕鼠笼子”。头顶着“研究生”的学历,我和诸多选调生一样,接受了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教育,但此时此刻却是拿一个“铁笼子”束手无策。听着老阿姨讲述着家中的“大老鼠”,手头上却迟迟打不开,我的内心羞愧难当,好在同事看出了我的“尴尬”处境,及时过来救场。多年的“归纳法”训练幸好也没有白学,我迅速总结出“一勾二拉三放”的操作方法,并教给了老阿姨。站在“窗口”后面,看着老阿姨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像个孩子一样充满好奇,我内心五味杂陈,一来是感激同事的“搭把手”,二来也是对自己能够化繁为简地讲解“松口气”。此刻的我虽然是一名“研究生”,但也总会有我不明白的“捕鼠笼子”,这“第一课”也提醒了我,驻村要常怀“谦虚之心”,甘当人民群众的“小学生”。
“老人机”与“小窗滴滴我”
虽然智能手机的普及率逐渐提升,但在农村地区,很多老人子女的第一选择仍然是“老人机”。“阿婆”便是其中的一份子,想来问怎么找到“日历”功能,我接待了她,并很快找到了办法,边写边介绍着我的“办法”。就在我以为事情得以解决的时候,“阿婆”看向我,说道“那算了,我老了,记不牢的,谢谢啊”,那一刻,我按住了写字的笔和纸,我看向她,说道“阿婆,我再试试看”。再次得到许可的我,就像“犁地”一样,在按键上一寸一寸摸索着,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按了“下”键,眼前出现的正是我苦苦寻求的“日历”功能,老人家的一块“心病”得以解决。来到村里时间不长,“有事就来找我”却已经成了我的“口头禅”。正如“小窗滴滴我”是一种网络用语,常用于微信等即时聊天工具,当有人发来消息时,会传来“滴滴滴”的声音,这便表示有事情找我。“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试想一个耄耋老人没有得到满意的回答,却走了那么远的路,我们于心何忍?下基层不是观光作客,而是要解决实际问题。
想当“网红”的阿姨
“网红经济”的风吹到了“田野”。“阿姨”想学习直播里面的话术,来到我的服务“窗口”,希望我能帮她对一下她记录的和视频里的是否一致。了解情况后,我想起AI字幕功能,于是,开启了语音转换。趁这个空档,我走出“窗口”,与这位想开直播的阿姨聊了起来。当聊起“为什么要做直播”,阿姨说:“之前在市里照顾子女,现在回到村里,种点啥又累,不如学手机里搞个直播,满500人看就有钱拿。”临了分别,我边打印边对她说,“阿姨你真棒,有啥问题你再来找我,我一直都在的。”来到村里,我最直观的感受便是“闲不下来”,时光虽短,我认识了一个又一个人,她们里面有“网红阿姨”,也有周末回村的大叔,还有爱演奏的林老师……现在和过去大不同了,农闲的时间更多了,消遣娱乐的方式也更多元了。我记得一次闲聊,听到其他村的选调生说,“活动过于形式,村民就等着活动结束后的‘小礼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不应该多反思点他们对“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是否喜欢,少追求点我们以为的“意义”和“目的”么?
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青年干部:“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作为一名选调生,要以“基层锻炼”为笔,以“民生窗口”为纸,用心用情去书写好新时代青年干部的“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