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为确保调查研究这项工作取得实效,广大党员干部当做到“三忌三宜”,以“愿为”“能为”“敢为”之姿推动调查研究走深走实。
秉承“愿为”之德,忌浅尝辄止、走马观花,宜步实印深、身入心至。“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脱离基层开展调查犹如“闭门造车”,脱离群众进行研究终是“无源之水”。然而,部分党员干部对调研工作重要性和实效性认识不足,将“逐级调研”变成“逐级要材料”,即便入户调研也只看“门面”和“窗口”,让调研流于纸面。正所谓“蹲下去才能看到蚂蚁”,广大党员干部要力戒纸上谈兵、浮于表面,将群众的“呼声”视作最好的“风向标”,自觉到基层一线去,以“一头汗两腿泥”的躬身之姿同群众朝夕相处,在与群众同坐“长板凳”、同说“乡土话”、同喝“一壶茶”中把准群众脉搏,打捞群众意见,带回群众呼声。要善于“拜师学艺”,甘当人民群众小学生,向“土专家”“田教授”请教,听听群众的“金点子”,问问群众的“好办法”,在探索实践中找到解民难、纾民困、化民忧的最优路径,以“躬身下沉”之“巧方”破除民生“中梗塞”。
锻造“能为”之才,忌有心无力、本领恐慌,宜苦练真功、善作善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部分党员干部空有调研之志,但缺乏必要的调研技能,导致方法和工具使用不科学,难以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广大党员干部要聚焦问题导向,立足“全局之谋”,围绕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同时立足本地本单位实际,不搞“一刀切”,不片面追求高大上,练就立足全局、着眼实际的“选题之才”。要善于总结提炼,时刻保持敏锐的思维眼光,从“他山之石”中汲取营养,敢于打破陈规旧俗,敢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勇于打破体制机制的束缚,练就学无止境、思想解放的“研题之才”。要精于攻坚克难,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做到既调查研究又推动工作,以实干实绩推动成果转换走深走实,练就起而行之、善作善成的“解题之才”。唯有汇聚“选题”“研题”“解题”,方能练得调查研究“真功夫”,全力写好调查研究的“实文章”。
厚积“敢为”之志,忌掩耳盗铃、粉饰太平,宜闻过则喜、直达病灶。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调研者要敢于和问题撞一个满怀。当前一些党员干部担心影响政绩“不敢为”,挖空心思数据造假“粉饰太平”,“掩耳盗铃”对烂摊子“视而不见”,把真问题“藏在后台”,让假数据“在台前飘扬”,极大影响了调查研究成效。广大党员干部在开展调研时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卸下“丢丑丢脸”的思想包袱,展现“闻过则喜、闻过则奖”的胸怀度量,不掩盖问题、不回避错误,用事实说话让问题“浮出水面”。不仅要“闻过则喜”,更要“直达病灶”,与老百姓见面、对账,到达群众反映强烈、意见多、呼声大的第一现场,拿出“较真”的精神、“碰硬”的态度,敢于触碰问题的“深层矛盾”,在细致观察中“解剖麻雀”,透过表象看清问题的“庐山真面目”,从而找准症结所在、对症下药。